在读这本之前,我的读书笔记都是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 的根据书本本身的框架去理解一本书。但是刚刚在读完此书之后,想改变一下笔记的方式——挑出自己最有感悟和对未来最有启发的部分总结,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关于“世风日下”的思考:
我身边总是有一些人经常慨叹“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呀……”我也一直因此很愧疚——无法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一代90后大概就是中国“垮掉的一代”吧!然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显而易见的提高了,就像那些前辈坐着慨叹“世风日下”的椅子,是越来越舒服了!
反观历史,慨叹“世风日下”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那些当代的高手、牛人,总是能把握当前局势甚至预测未来。古典老师说“时代不淘汰新人,也不淘汰老人,只淘汰站着不和他玩的人”,一句惊醒梦中人——没什么苦大仇深的,只是你不会玩。
提问是种稀缺能力:
古典老师写过一本书叫《拆掉思维里的墙》,没看,因为一直就觉得我的思维根本没有墙——一直都是天马行空,恣意妄想的。现在反省,哪是没有墙,是本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思维!
比如我有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我想靠知识在社会立足,要怎么做?设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古典老师,他又得吐一口老血了——这是要写本书才能回答的问题呀!没有通过自己思维过滤的问题,千万别拿去问别人。前段时间,李笑来老师也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里谈过关于“提问”的方法论,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这些老师看来,我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本身的问题呢?
首先要学会提问:首先不做伸手党,不要拿网络上躺着的答案去浪费老师的时间和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做好足够的功课之后,加入自己的思考——找不到高人的答案,但可以站在高人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问的同时,输出自己能找到的最好答案。
那么我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还是向自己提问:
1.我有什么知识?是常识还是具有势能的真知?网络上能搜到吗?
2.我的知识能帮助别人解决什么问题?需求高吗?能帮人解决到什么程度?
3.怎么让我的知识传播出去?有什么手段吗?市场上有相关的玩法吗?我的知识有竞争力吗?
4.这些知识能长久持续吗?接下来要向哪里发展?有未来吗?
一圈问完,我想换个人生跑道……
我们身边其实总是充斥着非常幼稚的问题,这些提问占得巨大的空间,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多问些更深入的问题,多数都不是问题了。因为自己会发现,自己还太low,需要爬上眼前的积累的高山才有可能登上下一座!
以上思考源自《跃迁》第三章、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古典老师给出了一个体系图,这就可以成为一个“知识晶体”,这个“知识晶体”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想在二手三手四手知识泛滥网络的时代,我们要找到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然后与高手联机,换取更多晶体;接下来用在解决自己一连串的实际问题上;最后我们甚至可以组织大量互相关联的知识用知识IPO变现。
整本书读下来感悟太多,很久没有这么畅快得写东西了。
听说睡前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梦中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是一种创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