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重庆
  • Resize,w 360,h 240
    我30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

    作者:樊荣强 2003年6月起至2004年3月,我在广州《新经济》杂志当首席记者兼主笔,文章写得非常顺当,也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文章想怎...

    214.7 87556 883 6218 41
  • 余世维为樊荣强的《元思维》作序

    文/赵小燕 余世维作为一位资深的企管咨询顾问和培训大师,在樊荣强的《元思维》(又名《神经》)一书问世时,应樊荣强的邀请为其作序。余世维在序言中提...

    0.4 14 0 2
  • 职场第一课:尊重不是讨好,而是为自己铺就的机会之路

    “设计稿完成之后,发给X经理。不要直接把稿子甩过去就完了,一定要写一段话,表现很客气,对他很尊重。这个社会上,除了爸妈有对你好的天然义务之外,没...

  • 观念传承之惑:为什么下一代总要自己去走弯路?

    文/樊荣强 看视频就能轻松记住炒回锅肉的方法和步骤——这是知识的传递;实操时却总是很难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回锅肉——这是知识到技能的鸿沟;明知科...

  • 樊荣强:为什么年轻人总是不喜欢听老人言?

    文/樊荣强 马云曾说,人生智慧无法传给下一代,自身这一代的智慧会随生命终结而归零,下一代又需从零开始——这里的“智慧”,本质就是难以传承的观念。...

  • 樊荣强:为什么混得不好的人喜欢抱怨呢?

    文/樊荣强 昨天和朋友聊天时,他提出一个观点:“有些人总爱抱怨,难怪混得不好”。我却觉得该倒过来梳理因果——不是抱怨让人处境差,而是混得不好的人...

    0.8 31 0 2
  • Resize,w 360,h 240
    樊荣强:教育传承的三重内核:观念、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分野

    文/樊荣强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代际传递的核心载体,始终围绕三大核心要素展开:观念、知识与技能。这三者功能各异、价值有别,共同构成了个体成长与社会延...

    0.5 22 0 1
  • Resize,w 360,h 240
    当《道德经》遇见写作:樊荣强《简说老子话写作》的跨界智慧

    文/任亦云 提及《道德经》,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道法自然”的宇宙哲思,或是“上善若水”的处世箴言,鲜少有人将这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道家经典,与...

    2.2 7 0 1
  • 《元写作:学校里没教的写作方法》书评:以提问劈开写作的迷雾

    文/何适任 AI时代已经来临,当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仍在束缚思维,我们愈发需要一种能力——提问的能力。它是批判性思维的火种,是深度思考的钥匙,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