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发展已经大势所趋,不过,在加快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同时,也要观察全局,对于汽车产业循序渐进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就在近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中国汽车应该做到传统的动力升级、发展混动技术最终达到替代能源技术成熟。中国汽车要实现由大变强的伟大目标必须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转型。
1
循序渐进,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方式
付于武表示,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一味地追求新能源,不重视传统动力的现象,如果缺乏循序渐进的发展,反而会是中国汽车技术与世界汽车发展技术脱节的表现。实际上,中国汽车应遵循市场规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节能环保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产品,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较高的续驶里程,只能大量增加电池数量,导致整车重量增加,大量电池能量被电池自身重量消耗,违背了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初衷。再者,由于没有真正的技术研发能力,很多车企在忽视内燃机开发的同时,也浪费了很多资源在电动汽车上。
另一方面,纵观国际汽车行业发展,与自主品牌大力投入电动汽车研发不同,跨国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脚步普遍相对稳健,一方面加紧研发相关技术,另一方面也在窥测着市场的变化。在自主品牌拥抱新能源汽车浪潮之时,跨国车企对内燃机的技术研发与能量榨取却在有增无减。
以丰田为例,根据计划,2017-2021年,丰田将要推出九款全新发动机,包含17个不同的版本。第四代丰田普锐斯配装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0%,基本代表了最高水平。第十代本田思域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为38%。
2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渐进式发展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内燃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市场主力,它依旧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货运、客运以及船舶运输中,更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不会轻易禁售燃油车。
中国内燃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建议,现在车企还是要研发内燃机,首要发展目标是提升内燃机的热效率,而中国的内燃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发展思路。
电动汽车真正取代燃油车还需很长时间,通过发展混动技术也可以实现节能目标。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际上主流的看法是,从传统汽车转型至新能源汽车,还要经过很长一段转变时间,且该转变是渐进式的。
第一步,主机厂开始着手改造传统汽车,目前多家车企已开始采用48V混动系统;第二步,从弱混转为强混,如丰田的卡罗拉和凯美瑞,性能和成本基本都做到了和传统车差不多的水平。按照这个步骤发展,可以达到2020年百公里5L燃油效率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