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妈妈说,“我如果没去工作就觉得自己很空虚,我必须工作心里才踏实,否则我会觉得自己虚度了。”其实我想说,你是真的很努力还是假装很努力呢?也许有人会疑惑,还有假装很努力的人吗?
你见过买了很多书,但是一本都没读的人吗?
你见过办了健身卡却不去健身的人吗?
你见过买了很多课,但是一次也没听过的人吗?
你见过买了很多健身器材却 束之高阁的人吗?
我们就先聊一下读书这件事儿。周围有很多爱读书的朋友,其实如果问为什么读书的时候,原因都很难说的明白。其实书是工具,当然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工具书的作用了。比如我们要提高学习的效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在实践中是不是通过我们的阅读改变了我的学习效果,如果改变了提升了说明读书的作用发挥了。带着目的性读书,应该是工具书显著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是知道读书有用,但是不知道有什么用,那就是无目的读书。我们看到周围读书的人,自己就跟着模仿,也开始了读书,其实就是盲目的无目的读书。结果可能是有效的时间不能创造有效的价值。这就如同很多人所说,”读了那么多的书依然没有过好自己的一生。其实不是说书没用,而是我们无效读书。换句话说就是假装读书,来满足自己的内心空虚。
在心理学中,其实就是应该思维。比如结婚必须要拍结婚照,戴最大的钻石,等等,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觉得格格不入。所有结婚的人不得不听司仪的指挥,连爱都成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模式。到底什么是应该思维,引导了我们不自觉的进入了模仿他人的模式呢?应该思维就是指:“既然大家觉得应该这样,那我就这样,既然别人期待我这样,那我就应该这样。”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书籍,发现都是爱读书,爱学习,爱运动,就会觉得自己要摆脱平庸就要从努力开始。因为我们自己会告诉自己,比我们漂亮的能干都那么努力,我们凭什么不努力。这就是应该思维的开始。我们应该努力,应该读书,应该健身。但是这不是真正的努力,而是模仿他人的应该思维。
那么真正努力的人是怎么做得呢?他们的心里有一个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关心自己努力不努力这件事,他们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只想把这件事做成。这个时候努力就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状态,是创造生活产生的副产品。
有一位朋友,每次跟他聊天都可以收获很多大道至简的人生哲学。因为他说,我每年的目标都可以在半年内基本完成,很少没有完成的。他做得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实现目标,做着不断的尝试,积累成一套法则,然后推广。他说,“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哲理,都会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才会实现。如果你参照成功人士的做法去做,往往很难成功。”
最后我想说,应该思维其实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判断。其实在黑色和白色之间有五彩斑斓的颜色。应该思维不仅阻碍了我们表达真实感,还固化了我们的思维。做一个有勇气诚实面对自己的人,哪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不同。武志红说,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人生终究就是活出自己,活出了自己,你才可能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