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即时满足

       

    刷短视频原因除了显而易见的浪费时间外,最重要的原因,其实被很多家长都忽略了:长时间接触短视频,会对大脑运行机制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还没有形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容易对短视频的短暂刺激上瘾,从而很难进行深度的、枯燥的阅读训练,说白了就是:没心思也没能力静下心来学习了。为什么刷短视频会让人有这种“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呢?

            这涉及到心理学上一个有趣的知识:嗑瓜子效应。想一想,我们嗑瓜子是什么样的?上下牙咔嚓一声,就能吃到瓜子肉,而一旦开始嗑瓜子,嗑了第一颗,就会接着嗑第二颗、第三颗……根本停不下来,我们享受于此种“即时的快乐”,不知不觉就磕了一整包。而嗑瓜子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耽误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视、聊天,这是因为嗑瓜子是一种无意识的、不需要督促的、机械的行为,用来打发时间最好。

        从本质上来讲,嗑瓜子和打游戏、刷短视频一样,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一次嗑瓜子的行为,立即会带来一颗瓜子肉;短视频软件上下滑一滑,就能立即获取一条新的短视频、获取新的快乐。

        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些延迟满足,和短视频相反,学习、看书这些行为,锻炼的是人的延迟满足能力。学习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脑力、耐心,学习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必须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效。看书也一样,大段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读,还需要动用关于内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其他美好的感受,这和轻轻一划就能获得有趣内容的小视频相比,付出快乐的成本可太高了。

一旦孩子习惯了即时满足、不用思考就能获取信息的短视频,就很难再看进那些动辄几十万字的必读书目、艰深小说,也懒于思考课本中鲁迅的那些思想感情和中心内涵。

而这简直“细思极恐”: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力没有随着年龄增长得以提升,那么如何应对学习任务,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构建自我的价值体系,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瘾的大脑,会越来越排斥学习,短视频之所以让我们“上头”,刷上了就难以放下的另一个原因,和大脑的运行机制息息相关,简而言之就是:会成瘾。

行为上瘾和其他上瘾一样,我们的大脑都会发生三种变化: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脑前额叶功能退化。大脑神经在经过有趣的短视频反复刺激之后,就会想要一直延续这种“快乐”,久而久之,和吃药一样,大脑会逐渐对这种快乐产生“耐受性”,也就是“脱敏反应”,在相同的刺激下,产生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就会减少。也就是说:

从前刷短视频2分钟,大脑就会变得愉悦而兴奋,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刷1小时我也未必能感受到兴奋,但是我又很渴求这种兴奋感,所以我只能花更多时间来获得快乐。而敏化反应,是和脱敏反应相反的“症状”:会对让人“上瘾”的相关事物更敏感,换句话说,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你对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