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方便的北京,方向感还好,又愿走路的我今天走进了颐和园。
它先是在书里,图片里让我知道有它有多美,没有故事的地方是吸引不了我的。听闻王国维在此园陨落,某人实在是感到唏嘘。一代文人何以绝望到如此境地,想起竹林七贤的中阮、康二人,真不该给历史风骚之士妄加评判。
脚步轻摇地进入画里,景色一幕幕的入眼,远目而去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走走停停则是入画感觉。斑驳的建筑痕迹在展现自己的岁月,悠长而又古意,每一处门框都有留下应景的楹联,其中有李杜的诗句,也有范文正,王勃的文章。环境有点浪漫,特别是在没人亭子里,互相依偎的情侣,一会儿远目一处,一会儿相视而对。亭阁确有岳阳楼的观景角度,可却是一湖“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纸稿,不如“俯雕甍”,熠熠生辉入眼,艺术气息浓重的中国风,正是苏式色彩。阁楼前“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站的不够高的我想念起故乡的滕王阁。
西堤占据了手机许多内存,时间在堤上也花了不少,环顾,回首,瞻望,昆明湖的魂在牵引,到达另一个世界。
以前这里是私密的皇家园林,现在是人民群众的游园。古往今来,定有不少人对她记述,赞美她身上的美丽,对她表白心中的爱意,那些忧愁,悲欢的,正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少的辗转之思被湖水的波纹推向了岸边,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令陌生者向往的无限遐想。原来好景色都不止在眼前,由比而产生的陌生感,距离感才是最美的。
朱光潜说:“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距离可以在同一事物同一方向上;也可以在其他事物上,同一方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结合事物的本来原貌,可以知道它的珍贵处,更能明白它的精妙绝伦。而当这些都融入观景的心境,一切都可变的顺乎自然,纯粹的审美比方驰有度的评判轻松的多。
过十七孔桥,便可知意象的孤立,才能更好的发现事物的美。只有站在桥外,才知它连接是哪里,桥身的优美才能看的全。桥上精美的石雕,被雨水打模糊了,像淋湿了字迹。这面巨大的“昆明镜”为桥孔照映了200余年岁月,在其上是中华天穹,国人在镜前看到了过去,更能看到自己。中国梦的口号喊得很动听,却无几牛的力能拽回沉浸在金钱欲望的人们。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年代,金融界的名流像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差较大,让社会进入了畸形的价值观。
昆明湖的青卷魂,夜夜生泣,其声被掩盖在波涛声里。多少人的内心是同声的,又有多少人是这涛声的助推者?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