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今日感悟

孩子的教育,到底应该教育些什么?

长大后不想被社会淘汰,做好以下几点:

1.独立:不论发生什么问题,都习惯性的依靠父母解决,自己则躲在一边,不知所措。这样的孩子,当步入社会以后,会步履维艰。

不能独立的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巨婴”。

父母不可能陪我们走完人生的全程,更不可能时刻搀扶着我们前行。

只有从小学会独立,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游刃有余,才能在一次次摔倒摸爬中砥砺前行。

身为父母,我们得学会适当放手,还给孩子独自体验人生的机会。

唯有如此,我们才算是给了孩子,立足社会的第一节课。

2.自律:我们很容易发现,成功的人总是自律的。拉开彼此人生差距的,其实并不是智商、家境,而是自律。

其实不自律的不仅仅是孩子,大多数成年人也是如此。

拖拖拉拉,推三阻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自律二字虽小,坚持下去很难。可为人父母,我们必须肩负起孩子的榜样作用。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换句话说,咱们想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自律。

只要我们能活出典范的模样,孩子自然会成长为我们理想中的模样。

3.输不起:怕输是人的天性。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直面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值得享受回味的过程。

耐心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怕错的心理。想让孩子输的起,那么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时的安慰。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失败,克服自己的恐惧,满怀信心地前行。

4.自私: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自私”的表现。

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玩具,不允许分享自己的零食。

这些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差,仅仅是在提醒你,你的孩子缺乏共处、合作、谦让、携手的意识和经历。

自私的人,无法和同事友好相处,也很难融入团队和集体。

在职场上,无法换位思考,无法以同理心看待别人,时间长了,自然不适合在团体环境中生存。

所以,自私虽然不是错误,但是也是需要父母及时引导和沟通的。

带孩子多融入集体环境,鼓励孩子和他人分享合作,学会同理心,考虑别人的感受。

相信这些看似微小的能力,都会成为今后融入社会的踏脚石。

5.主见:

孩子没有主见是因为父母剥夺了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父母应当将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孩子。

不要用自认为好的方式,肆意干涉孩子决定的权利。

6.教养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

孩子缺乏教养,大多都是父母的教育失格。

缺乏教养的孩子,迟早都会狠狠吃一把社会的苦,补上从父母那缺失的一课。

一个人的教养,才是决定他人生高度的关键。

教养不是天生,需要父母后天时时把关。

为人父母,唯有先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才是奠定孩子未来高度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