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安心老师书的最后一章--自我调整,忽然想起那晚和老公聊天,虽然他的表达中有很多指责和对我的不满,让我感觉没有被接纳的不舒服,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头脑里就有一个声音在说:我才是问题的源头。然后释然,微笑,去给老公表达我的领悟,他愣了一下,说:这就是我要说的。回想这一年多的心灵成长,其实我一直在依慧的带领下走在这条自我调整,对自己负责任的路上。
一、接纳我的“负面”情绪,我才是完整的
曾经的我特别害怕自己深陷负面情绪,记得自己曾经有几次一个人开车时突然情绪爆发,把自己哭的像个泪人,最后听见自己发自内心的几声怒吼,把自己吓得回归到现实。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我对德芬老师常说的那句:“不要抗拒,和自己负面情绪共处”的告诫更加排斥,因为做不到而感到无助和恐惧,因为无法承受这份无助和恐惧反而对所谓“负面”情绪紧抓不放。这就是曾经的我对情绪的无助。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一次在情绪中跌得很深的经历,那天我总觉得老公对我太苛刻,总是不能同理我,在不断抓取同情的过程中,老公给我说了一句很恨的话:“想死就死”。这句狠话就像一记闷棍,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愤怒,但这一次我没有向内攻击,也没有向外抓取,我和我的愤怒待了几分钟,没有抗拒,也没有紧抓,几分钟后,内心变得很平静,我向老公表达我不想死,我想好好活,我现在感觉活过来一些了,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和他的一样珍贵。后来老公向我道歉,但其实我很理解他在无助时这样的表达,是的,他可以这样表达,因为我才是问题的源头,而他只是在配合我演戏而已。自那以后,我偶尔情绪还是有过度反应的时候,我知道那是我旧有模式又被开启了,我顺流,我臣服,我感恩老公还在身边做我的陪练,这些“负面”情绪过后让我更能看清自己的生活,也正是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能更好地直面自己,看见自己的过往和成长。就如安心老师书中所说:“有时快乐是肤浅的,但悲伤能带给你深度,去拥抱那些悲伤,愤怒和无助,因为它们跟喜悦一样都是你。”是的,依慧老师常说:我可以不完美,当我们能拥抱我们的阴影时,我们才是完整的。
二、拿回生命的力量,我才可能遇见生命的美好
在对自己生命负起责任的过程中,我看见自己正在逐渐拿回自己生命的力量,这个过程不容易走,但走出来却是万分美好。能看见花的艳,能看见草的绿,能看见生命的美好。
曾经的我非常依赖老公,可能习惯了他对我的好,也害怕他对我的各种指责,我以前很多事都由他做主。表面上没有权利争斗,实质上对自己权利的放弃是我婚姻走向危机的开始。突然想起那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虽然那并不是我生命的写照,但我还是可以在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放弃的权利最后变得毫无力量,而内心的焦虑只有自己看得最清楚。
在婚姻走入死胡同后,我发现自己一直抱持着一些错误的信念,而错误信念的背后是自己经年累月执着不放的想法。前不久我穿越了“我是可能被遗弃的”信念,通过回忆儿时我与外公的一段时光,我发现自己从未曾真的被外公遗弃,从未曾被爱遗弃。在那之后我给老公分享了我的心路历程,老公却说:也许你外公真的想要遗弃过你,你自己回忆你和女儿的互动,你难道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吗?我一时语塞,不知怎么接话。心中泛起的是他可能遗弃我的信念再次作祟。今天看书时看到安心老师写到:“成人的你是不可能被遗弃的,没有谁能遗弃谁,因为你不属于任何人。有人会留下,有人会离开,但没有人会遗弃你,除非你自己”心中那份隐隐的担心突然被完全释然,理性的力量再次回归和升起。
就如《致橡树》中所说,我必须是一棵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想当我能逐渐走出自己过往的剧情时,力量就会逐渐聚集升起,我看见我正在路上。
三、你是受过伤,但你不是受害者
这句话太有能量,只是看看,都有一种力量的增持。是的,在生活中谁未曾受过伤,但有的人可以一笑而过,而有的人却要紧抓不放,然后认定自己就是受害者,不断地给自己这个受害者的理念加持能量,恶性循环就此开始。依慧老师说: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
我是受过伤,但我可以不是受害者,反而是受益者。比如我的这场婚姻危机,我就很感恩,如果没有这样的叫醒方式,我可能还在生活的无名中,可能还是会像在笼子里不停地踩着转轮的小白鼠,以为自己一刻不停地在努力生活,结果却在原地打转。如果没有女儿不断地和我的控制欲做顽强的斗争,我也不会开始PET的学习,开始在人际交往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老公对我的各种不满,我可能还会将他对我的好视为理所当然,看不到他的需求,看不到他也想做回他自己。所以,永远不用去和事实抗争,“所有的应该,不过是我们的幻想和妄念”,对生命说是,自我成长,我们终将遇见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