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改变之难,今天我们继续将改变之难的另外一个卡点:心理舒适区。
绝大部分人对心里舒适区这个短语有误解,觉得就是人习惯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被关押了几十年的老头,当得知自己将要刑满释放的时候精神崩溃了,因为他已经离不开监狱了,他选择了杀人继续服刑,再一次出狱的时候甚至选择自杀。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是,即使在恶劣和痛苦的环境下,也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因为熟悉他。
那么心理舒适区就是熟悉的环境吗?不对,小时候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跑来学校闹,说孩子在学校怎么就那么不行,要求换一个学校。他们会觉得换一个严格一点的环境就让孩子走出舒适区,然而,从我身边大量的案例看来,很多人换了学校以后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改变,或者变化其实并不大。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应对环境喜欢用熟悉的方式,不管换到什么样的环境,依然做不到真正的改变。就像很多人觉得状态不好,他会想我换一份工作,换一个目标,然而他面对下一个工作的方式还是没有变,因此他还是会状态很差。
心理舒适区本质上是人对环境的掌控感,而掌控感就是人对于自身的安全感,所以你看,走出心理舒适区,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系统,才能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