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磨蹭这事深恶痛绝。
举几个例子。
1.两岁男童A外出,总是一边走路一边玩耍,经常突然坐下,玩一阵子才肯再走。
2.幼儿园中班的B同学经常上学迟到,因为她从起床穿衣服、洗漱、吃早饭、出门,没有一样事情是痛痛快快完成的。
3.五岁的C常常拖延睡觉时间,不是要再看会电视,就是要吃点东西。
4.小学二年级的D同学写作业超级慢,他总是边写边玩,从没一次性写完过,第二天没完成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上事例恐怕家长们并不陌生,为了让孩子快点(走路、出门、睡觉、写作业),很多家长急的火气蹭蹭往上冒,有时连吼带骂,有时气急了一通打。
孩子这样拖拖拉拉,有什么办法能治治呢?
2
我就是A男童的妈妈。
一周前,为了对付娃的磨蹭,我采取了“提前通知+先走”的方式。结果,娃对此法不适应,导致发癔症夜醒。
(相关阅读:《孩子夜里发癔症,怎么破?》)
娃的不适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们常说的孩子磨蹭,真的是娃的错吗?
其实,磨蹭是家长单方面给孩子贴的标签。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口里的磨蹭很可能站不住脚。
“马路上车轮转啊转的,太好玩了!”
“动画片那么好看,我想多看会儿。”
“我穿衣、洗漱、吃饭本来就不像爸爸妈妈那么快,我需要这么多时间才能准备好。”
“作业太多了,写完作业就没时间玩了。”
你看,如果孩子愿意说,会表达,他们也会像大人一样振振有词。
3
怎样解决亲子之间的这种矛盾?
我认为家长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孩子的磨蹭行为损害了谁?
以上幼儿园迟到为例。
如果仅仅损害了孩子,比如因迟到被老师批评或者扣小红花,那家长大可以跟着娃的节奏,任他磨蹭。
只有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他才有动力调整节奏。那时,家长再干预效果会更好。
如果损害了家长,导致上班迟到,那么大人就要适时做一些调整。比如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晚上早点睡,早上提前1小时起床,预留出磨蹭的时间。
若没法早睡,那就要根据自家情况,请其他人送孩子上学,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加快速度。
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
4
这里需要提醒两点。
一、不必处处让孩子满意。
生活不是围绕着孩子转的,家长不必时时处处都让孩子满意。
这句话真的很重要,因为我就是常常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家长。我会为了让他玩的尽兴,陪站3三小时,哪怕我当时已经腿脚酸痛。
后果就是我接下来的一天都觉得疲劳,也提不起劲儿陪他玩。
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可是,父母的感受也很重要。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照顾孩子和照顾自己之间取一个平衡点,让家庭成员的舒适值达到最优。
二、学做有趣的家长,让孩子高兴地配合。
游戏永远是最能激发孩子兴致的方法。
比如我为了缓解孩子路上的磨蹭,设置了“火车头——车厢”游戏。
具体做法是,当我赶时间时,我走在前面扮作“火车头”,火车头出发了,扮作“车厢”的孩子也饶有兴味地跟来了。
再比如,睡觉拖延,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套有趣的睡前程序,每天坚持。
关于睡前程序,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绘本可以借鉴。比如《Goodnight Moon》里,一只小兔子睡前向周围的一切熟悉事物,一一道晚安,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类做法,让孩子和心爱的玩具和绘本说“晚安”。
总之,在所有面对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若能加入游戏的元素,孩子的配合度会大大提高。
既然这么有效,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