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年味开始变淡的正月初五,招娣终于盼望来了舅舅送来的灯笼,村巷里夜色如海,灯光点点,小伙伴们举着各自的灯笼互相斗艳: “你的是牛粪灯,好好看。”“你的是莲花灯,我的是火罐灯。”……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年也要过完了,这是*后一晚打灯笼了……
打灯笼是陕西省武功县地区中月十五的一种风俗习惯,作者借小女孩招娣从期盼挑灯笼,到点亮、燃烧、熄灭,再到重新心怀期待的温暖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渐渐丢失的一种不舍,淡淡的离别乡愁以及在怀抱希望中慢慢长大。这本书的画家,是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得主朱成梁老师,画中有雪、有村庄、有灯笼、有孩子,童趣在画面中流动,年味在灯笼中闪动。是送给孩子*好的中国式新年祝福!
读后感:
朱成梁老师用他特殊的风格,又给我们呈现了一本有着浓浓的中国风情的绘本,一个让大家回顾记忆中的年的味道的图画书,也让现在的孩子了解传统风俗,风情,不用翻开书,仅看到绘本,那种浓浓的中国风情已经扑面而来。白雪皑皑的乡村,穿得圆滚滚的小朋友,戴在小宝宝头上的虎头帽无不把我们拉到了三四十年前的岁月。“一盏盏红灯笼,一阵阵笑语声,”走亲访友的人们,流连在外不肯回家的孩子,总有调皮捣蛋 的小男孩 ,这才是记忆里的时光。对于现在的孩子,年的味道越来越淡,物质极大丰富,但古老的传统不能丢,那就一起到书里去感受一下吧。在故事的结尾,招娣对年要过完的不舍,也藏在每一个成年人的心里吧。
知识补充:
正月正,打灯笼 陕西关中民间的风俗“打灯笼”,可追溯至汉代上元节的习俗“燃灯”。 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均沿袭不衰,燃灯时间也因时因地略有参差。民间一般从正月初三起,开始送灯笼活动。灯笼的样式以宫灯(圆灯,火红色,故俗称火罐)、盆灯(因其形如牛粪,故俗称“牛粪”)为主。一般是舅舅送给外甥,送一对灯笼,10根蜡烛,连送12年。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灯笼成群结队玩耍嬉闹,直到正月十五。这是一年灯节的最后一夜,故称“完灯”,意思是今年的灯节已尽。因此每个小孩都会尽情玩灯,直至把灯烧掉——民间习俗认为,如果来年打旧灯笼,舅舅就会得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