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心局势之所以维护表面的平静,实则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制衡导致,其实一个大家庭何尝不是如此呢?
大姑妈三子一女在那个年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养大几个孩子也没有觉得多费事。
大儿子性格懦弱,工作结婚都没有离开个大姑妈的视线,婚后又生下一个男孩,姑夫非常开心,当时就表表态:“以后这个孩子我们承包,承包到18岁。”
女儿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工作、结婚、生子,也和姑妈在一个单位。
二儿子外出进修,毕业后子承父业,和姑夫一样做畜牧技术工作。
小儿子则走进军营,谋出路。
大儿子一家和姑妈住在一个大院子,姑妈承担了所有的开销,大孙子该上学的时候,姑夫给了一笔钱:“你们给孩子买个书包和文具。”
这下逆了大儿媳的鳞:“你们说话不算数,说好的承包这个孩子18岁,啥意思?”闹出不小的动静,姑夫束手无策。
当时小儿子刚复员还没有成家,见此情景没有指责大媳妇,而是在在院子里大声对父母讲:“你们就是瞎许愿,大孙子承包到18岁,将来我二哥家的孩子管不管,我家的孩子怎么办?还是上学是父母的责任,爷爷奶奶随心就好,不是你们的义务!”
刚才还气焰嚣张的大媳妇还想闹腾,却被小儿子的一番话噎得说不出话,从此再也没有提起承包她孩子上学的事。
孩子们各自成家后,姑妈和姑夫也渐渐老去,姑夫脑梗导致瘫痪,无论姑妈怎么悉心照顾,姑夫76岁那年还是撒手人寰,几个子女齐心协力办理了姑夫的后事,姑妈不愿意连累子女的经济,子女们的花费都给予报销。
三天上坟回来,大儿子两口子演双簧蓄意要分礼金。
小儿媳代表姑妈开了家庭会,主题就是:“老爹走了,我们当子女的一定要让老妈有个幸福的晚年,谁家的矛盾自己解决,别惹老妈不开心,我们家也一样。至于礼金也没有多少钱,都放在老妈手里,人老了手里有钱心里踏实。”
老大两口子的阴谋被戳穿,悻悻然只好作罢。
姑妈身体一直不错,可是大儿子却因高血压导致轻微脑梗,因治疗不及时留下后遗症,不得不办理了退休手续。
大媳妇买了楼房自己搬出去住,依然回到平房吃饭,这是把生病的大儿子甩给姑妈的节奏?
二儿子和媳妇商定:“咱们出资给老妈买个养老房,让老妈也搬出去居住。”
房子选在姑妈女儿家小区,是一套一室一厅的二层,精装修。
这个时候大媳妇上赶上对二媳妇讲:“婆婆年龄大,一个人居住不方便。”
二儿媳早就听出话外之音,当时就亮明观点:“住在这里的能照顾老人,大哥身体不好就算啦啊,还有三个身体健康的轮流照顾。”一句话把大媳妇的小心思堵在外面。
大儿媳不甘心,让男人白天到姑妈家吃饭,晚上只能回自己家睡觉——一居室没有住的地方。
后来,姑妈髋骨骨裂做了关节置换手术,回家休养的时候只能推着助步器练习,就那样的情形大儿媳依然还让老公到姑妈家吃饭。
小儿子直接把大儿子送回家:“嫂子,妈妈做了手术需要静养,大哥有时候不受控制,一旦碰倒妈妈,就有可能终身瘫痪。我们几家轮流照顾妈妈,你把我哥哥照顾好就行。”这话说得合情合理,不容反驳。
大儿媳觉得婆家人欺负她,给远在外地的孩子诉苦,引起许多误会。
姑妈过世前留下遗嘱,后来就按照遗嘱办事:剩余的存款和房产四个子女平均分配,大儿子的一份让大孙子代位继承。
大孙子对姑妈没有任何赡养行动,依然拿到遗产,他们家受欺负的言论不攻自破。
由此可见,无论是小社会,还是大家庭都需要制衡才能维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