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喜欢仁道、厌恶不仁道的人。有“喜欢仁道”这种追求的人,本身就很高尚了;厌恶不仁道的人,自己绝对不会做不仁的事情。有人能做到一天尽心求仁吗?这件事有这么难吗?我没见过真的力不足的人。可能有,但我没见过。
解读:1、人的修炼有两条路:
(1)好仁者,即见贤思齐;则其善者从之:看到比自己好的,向其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和他一样好。
(2)恶不仁者,即见不贤而内自省;择其不善者内自省:看到别人犯错误,要提醒自己不能跟他一样犯同样的错误,或者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2、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我都是“名、利、权、情”这些外在的东西。基本上都做不到发自内心的只喜欢“仁道”而厌弃这些追求外物的行为。先能做到喜欢“仁道”就很不错了,因为这样的人一般也不会犯太过的错误。
3、修炼先从一点一滴做起。先从心里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仁道”并好好学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的错误;时刻反省自己犯过的错误。一点点的向“仁”靠近。从一点开始、从一天开始。
4、“我未见力不足者。”意思是说:我没见过真正力不足的人。修行“仁道”,不是不能做,而是要看自己想不想做,是否付诸行动,发自内心的去做。
很多人做事,还没做了,就先否定自己,先打退堂鼓,告诉别人“我不行”。要么就是这个人对自己太没信心,要么就是这个人懒,不愿意去付诸努力。
人不能画地为牢,仅仅只限制在某个区域。这样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样,永远都目光短浅、见识短浅。我们可以迈出去,哪怕通过努力仅仅走完路程的一半,也说明你努力过、尝试过了。更何况,人和人没有办法比较,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做好自己,即使做的不如别人,只要对的起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汗水即可。
我也会有这种情况,还没怎么样呢,就先说自己不行。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对这事不感兴趣,不想做,真要逼到那个份上,依旧能做。即使不能做的尽善尽美,但也是可以做到的。
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要自我否定,只要真心喜欢、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不相同。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能了解这个人在“求仁”的路上走到了哪一层。”
解读:人犯错也是会有分类的,通过他犯的错误,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脾气秉性;可以知道他的缺点。也可以知道如何帮助他改正错误。
孔子追求的是中庸的境界,他希望凡事不要过和不及。就像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一样。过和不及都是一样的不合适。所以我们讲究做事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