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连续性观察,抓住特点写出事物不同时期的变化。
- 学习在观察日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观察日记如何观察
1.出示截图,这是一位爱种花的老爷爷发在他朋友圈发的照片。老爷爷晒的是什么呀?
师:金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这样一组照片,这是金老师的朋友圈上,一位叫做爱种花的老爷爷发的照片。请你来看一看,从这一组照片当中,你发现了这位老爷爷晒的是什么呀?你认识他吗?
生:这位老爷爷种的应该是向日葵
师:这个向日葵在种的过程当中,老爷爷会拍很多很多的照片,为什么这位老爷爷?千挑万选,就选这六张照片晒在朋友圈呢?你来猜一猜。
2.老爷爷为什么就选了这六张图晒出来呢?你猜猜看?从这六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强调我们写观察日记也要选对角度,记录的应该是事物不同时期的变化。)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
生:这是它的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子,然后再叶子长大,然后再长大有一点点花苞,最后花苞更大,然后开花。
师:好的,恭喜你答对了。你想的跟老爷爷想的是一样的,这位爱种花的老爷爷也觉得这六张照片是最能体现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的,所以我们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也要向这位老爷爷学习。要选对角度,要体现出事物的一个生长变化过程。明白了吗?
3.玩一玩“找不同”。我们来聚焦这两张图,你发现了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了第一张图叶子少,第二张图叶子茂密。而且叶子逐渐变得大。
师:说出了第二个特点了,叶子有变化,变得越来越来越大,而且数量是越来越多。
生:第二幅图他已经有花苞了出来了,还有第一幅图那个嫩芽,它的颜色好像是青绿色,但是第二张就已经是绿色了。
师:颜色也有变化,还有没有了?看看谁观察仔细
生:第一幅图它的叶子很光滑,第二幅图,它的叶子很粗糙。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从光滑和粗糙,我们可以发现,这张图上这个叶片上有了什么?这个叫什么?对纹路叫叶脉。刚才同学们都是聚焦在这个叶子上,从叶子的数量。叶子的大小,叶子的颜色,还有叶脉的清晰度来发现了不同。那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选取一个部位,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它的变化,就像刚才你们说的从这个叶子的数量大小,颜色厚薄软硬等多种角度来观察,一起来读。(从不同角度发现变化)
(叶子的数量逐渐增多,叶片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深,叶脉更清晰。这就是变化。同样观察叶子,这位同学是从叶子的大小来看,发现了不同,另一位同学是从叶子的数量来看,发现了不同。)
4.小结:观察一样事物时,我们可以紧扣一个部位,从不同角度发现它的变化,比如大小、数量、颜色、软硬、厚薄等的变化。)
5.再来看这两张图,又有什么不一样?(从花苞到完全开发,花的姿态不同,花瓣的大小不同,外层花边绽放到凋谢,中间花盘越长越鼓。)
生:第一幅图的花瓣是叠起来的,第二幅图已经展开了
师:也就是花瓣的姿态不一样是吗?看到了吗?前面的是包裹在一起的,后面的是绽放的来。
生:第一幅的叶子是绿的,第二幅花瓣是绿的,第二张图片的花瓣是黄色的
师:发现了这个花瓣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生:第一幅图的那个根比较细,第二幅图的比较粗
师:你发现了这个根也是有变化的,很细心。
生:第一幅图是特别尖,第二幅图不怎么尖的。
师:也就是说这个花瓣的形状也会有一点变化。第一幅图我们有没有看到花盘?为什么呀?被这个花瓣什么掩藏着。这里是花盘怎么样?完全露出来了,而且越长越饱满了。刚才同学们又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了花瓣也是有变化的。而且你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花瓣的变化。我们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也要选取某一个部位,比如说这个花瓣,我们可以从从包裹着的到绽放的,这样姿态的变化。如果写花还可以从花苞到完全绽放的姿态,还可以写这个果实,从小颗粒到逐渐。饱满的这个变化,要从一起读。
6.小结:观察一样事物时,我们可以紧扣一个部位,从不同角度发现它的变化,比如花瓣从包裹到绽放、花朵从花骨朵到绽放的姿态、果实从小颗粒到饱满的形态变化。
课件出示:同一个部位,不同角度发现变化
板书:变化
刚才我们通过这样子一个游戏,发现了我们写这个观察日记的时候要注意写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写出它不同时期的样子。体现他的成长过程。
任务二:学习观察日记写作方法
1.看到老爷爷朋友圈发的这六张照片,很多朋友都纷纷留言觉得没有文字,有点遗憾。于是老爷爷的孙子自告奋勇,给照片配了文案。
出示配的文字:
哇!向日葵长出叶子了!又过了几天,向日葵竟然长出黄色的花瓣了。
师: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不好的原因
生:是过程不仔细,没有具体的写出什么的过程。
师:向日葵生长的过程,请问这个向日葵的叶子是一下子就长了这么多,长了这么大?这个花就一下子一夜之间全部完全开放了吗?不是只用了两个长出长出。就用这两个动词不能体现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2.请你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位小朋友配的文字怎样?(向日葵的变化没有呈现出来)
好,那么这位同学他经过老师的指导进行了细致的修改。来看一看。请你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然后告诉我,你给他打几分开始。
3.经过老师指导后,他又进行了修改。请你读读这段文字,你猜这次他写的内容可以得几分?为什么?
4.出示文字:
过了一个星期,嫩芽冲破葵花籽的外壳,钻出了泥土。外壳全部脱落后,
叶子分成了两片,叫子叶。不久,子叶中间长出小芽,小芽长成新叶。向日葵长啊长,叶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又过了几天,茎的顶端长出花苞。花苞不断长大,露出了里面细长的黄色花瓣。一天又一天过去,合着的黄色花瓣一片接一片地展开。终于,向日葵盛开啦!
师:你给他打几分?
生:如果满分是100的话,我给他打98分好的来
师:为什么给他打这么高的分数?
生:因为他过了一个星期,他用了冲这个字这样描写出了嫩芽迫不及待想冲出那个葵花籽的外壳
师:还有吗?
生:还有钻出了泥土钻这个字
师:你抓住了动作,一个是冲,一个是钻,写出了这个嫩芽,它迫不及待想钻出泥土,冲出外壳,想快点长大。
生:我给他打了98分
师:这样的高分是因为你觉得读下来这段话和刚才那两句话来对比的话,他已经怎么样?
生:写的很具体
师:把什么写具体了?
生:把嫩芽她的想法写的具体,就是钻出土里的嫩芽的什么写具体了。他把嫩芽的生长写具体
师:哪些语句当中你读出了这个叶子的生长过程?先是怎么样,再是怎么样,你看一步一步把这个过程写具体的。
生:先是嫩芽冲破向日葵,葵花籽的外壳钻入了泥土,接着外壳全部脱落后,叶子分成了两片好的叶子,钻出了泥土之后会分成两片。然后呢向日葵的叶子越来越多,长成新叶以后,这个向日葵的叶子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
师:这是一个叶子的变化过程是吗?还有,你说。
生:还有花瓣的生长过程
师:哪里看出来?
生:从茎的顶端长出花苞,先是长出然后再不断长大,花苞好的不断长大。然后露出花瓣。最后花瓣全部展开。
师:你看他这么一读,我们就读明白了,原来这个向日葵的花是这样绽放的,对吗?这么多的一步一步向日葵不同时期变化的样子。作者是怎样巧妙的把每个时期的样子给自然衔接起来的呀?用了什么办法?你发现了吗?
生: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样子自然的衔接起来了,又过了一个星期不久,又过了几天,一天又一天过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红色的词
师: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向日葵生长过程当中每个时期的样子自然的连接了起
5.小结:这两段文字有没有写出变化?
哪些句子写出了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指名读句子。
这些变化是用哪些词语串联起来了,把每个时期的变化都自然地衔接了起来。(五天以后,不久,不断地长啊长啊,又过了几天)
6.小结: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巧妙地串联起了向日葵每个时期的样子,体现出向日葵的成长过程。
7.老师给他写的这段文字打了90分。小朋友还不满足,他又再次修改(出示文
字)。我们来看看他写的其中一段话。猜猜这次他写的可以得几分?(120分)为什么老师打了这么高得分数,请你来找找写作秘诀是什么?
同样描写开花,他是这样写的。
又过了几天,茎的顶端长出花苞,我激动不已,更是盼望着能早日看到它结出果实。花苞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鼓,最后绽放出整个笑脸,露出了里面细长的黄色花瓣。一天又一天过去,聚合着的黄色花瓣一片接一片地展开。一圈圈椭圆形,头部尖尖的花瓣围绕在花盘四周,那金黄金黄的颜色不由得让我想起春日里太阳所发出的耀眼温暖的光芒。随着,花瓣越长越散开,向日葵的花盘变得更大、更重,慢慢地低下了头。硕大的圆形向日葵,那沉重的脑袋只靠苗条的身躯支撑着,我都担心它会不会被压弯了身子。然而向日葵却经得起风吹雨打,只要见到太阳,它的脸上就多一份微笑。
8.学生交流后小结:
——当作“人”来写,写出花苞的可爱,那是藏着“我”的喜爱之情,还能
找到这样藏着我的情感的句子吗?(它的脸上就多一份微笑。)
——“花苞像吹了气的气球”,那是把根据花苞的样子展开了联想,展开了联想、想象,还有写出作者当时联想到的句子吗?(那金黄金黄的颜色不由得让我想起春日里太阳所发出的耀眼温暖的光芒)——根据事物的样子、颜色、形态等联想到了什么,也要写下来,这样的文字藏着“我”的想法。
——“激动”、“担心”记录下了“我”当时的心情。
小结:观察日记中不仅仅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写出看得见的“变化”,还要写出我当时联想到的,写出想法,写出我的心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流露出喜爱之情,写出隐藏着的“我”。
9.齐读这段话。
10.小结:生命成长是一个奇特的过程,看待事物,如果能怀着情感,联系它的样子、形态等展开一定的联想、想象,把事物看作一个有意思的生命,那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如此神奇、有趣、奇妙的过程。
教学实录片段:
师:来。好,那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他的老师给他这篇作文打了90分。那么,这位小朋友有点不满足所以他又去认真的修改。写呀写,金老师挑出了他其中的一段话。同样是在写花,看看他现在是怎么写的,然后读一读告诉我
师:现在你给他打几分,来他刚才是第一个读好的。你来说给他打几分?
生:100分。因为他描写的不仅细腻,而且还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身临其境?
生:花苞就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
师: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是不是啊?根据这个花苞的样子进行了联想。很想写出了这个花苞的形态。还有最后绽放出整个笑脸,他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这个向日葵当做人来写。在这个文字当中流露着的是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文字当中还有哪个地方也是流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我都担心他会不会被压弯了身子。
生:花苞就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鼓,最后绽放出整个笑脸。把向日葵当做人来写。
师:他把向日葵当做人来写,在这个文字里流露出的是作者我的一种对向日葵的喜爱之情。在文字当中流露出情感来,读上去就有意思了。老师告诉你们,他的老师给他这段文字打了120分。啊,这样的高分让你们很惊讶,是不是啊?那我们再来找一找,还有什么写作秘诀?
生:他把向日葵生长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也写上去了,
师:读一读哪些词语看出他当时的心情?
生:我激动不已。
师:记录的是他当时的心情激动。所以在这个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我们还要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好,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金老师给你们总结一下。从这段文字当中啊,我们明白了原来写观察日记。不仅仅只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不仅仅是写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还要写出在这个文字当中看不见的,藏着的我(板书)就像刚才我们通过读了这段文字发现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流露出了记录了当时自己的一种喜爱之情。而且由花苞的样子展开了联想,想到了像一个气球。写出当时自己的想法,联想。还要记录下看到这些植物有变化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你看像这些都是在文字当中藏着一个看不见的我。好,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要写出。而且还要写出变化,还要写出藏着“我”。要有我的心情,还有我的想法。还有我的情感
生命啊,其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过程,看待事物的时候能够是怀着情感的。那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呀他的成长过程是这样一个有意思奇妙的过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起。好,刚才我们一起读了这段文字,回味了一下这位小作者绝妙的写作手法。既有变化又有藏着的我。
任务三:观察图片,完成片段训练
1.有人说,春天,最美的是花。那么,秋天,最美的是什么呢?叶。想看一看秋天的叶子吗?出示一组秋天的叶子。
看完图片后问学生:喜欢秋天的叶子吗?
2.定格3张图片,请你写一写秋天的叶子。看谁能写出这些画面。要求:写出变化,文字中藏着“我”。 阵阵秋风吹来,秋意越来越浓。
生1:阵阵秋风吹来,秋意越来越浓,一片片绿色叶子变了颜色,金灿灿的。好看一下有没有写出颜色变化好的?卷成一团,如同一份卷起来的期末考试,试卷好的有没有写出这个树叶的?样态变化了,卷起来了。过了几天,树叶变成棕色的了,慢慢地往地上落活像。有没有变化?颜色又变化了,对吗?我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飞到了地上,我激动有没有自己的联想?读到文中藏着的我了吗?好,我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想从地上拿起几片树叶,好把拿换成捡啊,捡起几片树叶,还写出了自己激动万分的。心情来给他打几分。满分满分不止,金老师给他打150分,他第一个完成了,而且你看。这里的要求都达到了,既有变化过程,而且又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联想。好掌声给他。生2:第二位同学,阵阵秋风吹来,秋意越来越浓,青绿色树,青绿色的树叶逐渐穿上了黄色的衣裳。嗯,他这个颜色变化还用了什么啊?拟人手法说是他穿上了黄绿色的衣裳。过了一会儿,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带着她独有的魅力。随着风婆婆的带领下。飘到了铺满。的带领下飞到了美丽的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好有变化过程吗?从颜色的变化到从脱离树叶,树枝到了什么地上?仿佛是一块金黄色的地毯。叶子们躺在大地的怀抱中,还还晒着暖和的太阳呢。你看多形象呀,树叶它们在什么啊滩一样的,这就是有着什么你的喜爱之情。一天天过去了,树叶变成了棕色。脱离了树树妈妈的怀抱,我我突然发现叶子们都到哪去了,我伤心。心急了,我写出有点伤心了,这个树妈妈有点孤零零的了,是不是啊?好来有没有符合要求来写?几分啊,150分来给到掌声。
评价标准
写出变化 写清楚
清楚又具体
藏着“我” 想法、心情
想法、心情、当作“人”来写
2.完成自我评价表
3.指名交流。
4.师生点评。
任务四:课后延伸,尝试多样观察
- 拓展思路,丰富观察对象。
- 除了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国产化,你觉得还可以观察生活中哪些有变化的事物。
- 出示图片:月亮从弯弯的到圆圆的的变化过程,这是关于天体的观察记录。
4.列举:观察雾散的过程,这是关于天气的观察;自制冷饮冰冻的过程,这是关于生活现象的观察;白醋泡一颗鸡蛋,每天观察鸡蛋外壳的软硬变化,这是关于科学实验的观察。
5.小结: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值得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它的特点,探秘它的神奇。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自己设计表格,做观察记录,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变化
观察日记
藏着“我”
执教老师说课: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执教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观察日记。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确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连续性观察清楚,具体的写出观察对象的变化。2.引导学生在写观察日记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两个教学目标,一个指向的是教观察方法发现变化。即让学生有素材可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另一个目标指向的则是表达。引导学生把发现的变化有情趣的表达出来,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本次习作课,我的教学主要体现是第一任务分解开展进阶式学习
习作教学一定要从学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写作经验,将习作合理的分解成一个个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学习任务。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灵魂缺失和情感缺乏的问题。一步步有极度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完成,一个个写作任务。继而水到渠成,自然的串联成整篇习作。本节课我主要是按照任务一:明确观察日记如何观察。任务二,学习观察日记写作方法。任务三,观察图片,完成片段训练这样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从习得观察方法到前后例文,比较悟出表达技巧,再到最后运用表达技巧尝试片段训练。以连贯的阶梯任务推动写作进程。
第二,呈现的是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在情境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本节课从一开始,以老师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组照片引入请学生猜一猜,照片上晒的是什么?随后玩游戏找不同感悟,从不同角度发现变化的观察方法。再从。第三个环节请学生做小老师,对同龄伙伴一次次改进,对向日葵的介绍打分。引导学生习得写观察日记的方法。要写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进而再引导学生感悟,不仅要写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闻得到的变化。还要记录当时自己的联想想法,心情,以及透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那份情感。让观察日记中隐藏着我文字表达就更有趣味了。这样以情境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彰显的是在具体情境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围绕解决问题积极的展开学习活动,将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相结合。这样的深度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的过程也更有乐趣。
第三,桥梁引渡习得精准知识。教学设计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每一个任务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写作方法的指导,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支架。这些支架在关联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目标下,以螺旋式的,多视角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迁移运用支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整合思维,让学生的自主性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与兴趣,创造出富有个性化与创新化的表达。本课教学中,一次次出现提前准备好的例文,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探究写作秘诀。再到逐层习得方法,每一个环节都是聚焦学习,具体的精准性习作知识。基于学生的写作需要,切实教给学生本次习作最需要的写作知识。借助结构性的习作支架,实现运用语境中习作教学的完整建构。习作教学,以任务为内在驱动,使学生沉浸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里。在富有激度的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写作,实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实践同整,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让学生运用语文解决问题。最大效益的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呃,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