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语学心理】《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拼音:duì niú tán qí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代牟融撰写的《理惑论》。
该成语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从成语本身的这个含义来理解,对不讲道理的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确实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有何必多此一举呢?
假如,我们知道对方不讲道理,我们就真的闭嘴就可以了吗?比如有时候,我们在职场又不得不与这种人打交道怎么办?比如上级领导是不讲道理的人怎么办?比如这个人来做心理咨询怎么办?刘老师说过抱怨型的来访者,怼天怼地怼空气,就是不怼自己,除了自己,别人哪哪都不好。比如:青少年学习不好,认为老师不好、同学不好、家长不好、学校不好、班级不好、家庭氛围不好、社区环境不好等等。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怎么做呢?除了讲道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让他倾诉,他说谁不好都要能稳稳地接住,接纳他的知觉和感受,接纳不等于接受,所以除了闭嘴,我们还要做同频接纳,并且积极关注,而不是懈怠放弃。比如焦点的云手三步法。接纳,后退,最后顺势回推。
今天约练第一场:观察员
咨询师稳稳地贴着来访者,充分尊重来访者感受,不断澄清来访者的知觉,不断扩大、具体化来访者的做到的正向的部分。咨询师的思路清晰,每一次接话都给来访者赋能,一次次感受被尊重和鼓励。咨询师的自我暴露也让来访者看到希望和努力方向,朝向这个方向,已经做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新的觉察?做到的、想到的、新的觉察又会带来什么不一样呢?当来访者没有接住咨询师的问话,咨询师先予以肯定其觉察力,进而抱歉自己可能没有说清楚,给来访者安全和放松的感受。当来访者有觉察的时候,让其带着这些觉察去行动有什么不一样?再次现象行动的画面。比较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再次结合思考,加上前面的觉察,再次尝试有什么不同?全部做到的话,能做到几分?(评量)予以赞美。最后总结反馈。
今天第二场:来访者
如何做好咨询?其中迷惑的是,咨询的介入还是咨询的技术,还是咨询的方向?咨询是对当事人而言,与谁签合同就是和谁澄清目标。如果来访者是非自愿来访者,他人带来,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咨询的介入依来访者的脉络,当事人可能每一次目标都会不一样,最终都是希望人我和谐的状态。
今天第三场:咨询师
两个人的约练,本打算BOX练习,后来经调整,还是做了一次咨询师。来访者原本没有想到的话题,最后在咨询过程中却呈现期待改变的部分,也许这也是焦点咨询的神奇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好,在我们学习变得有所进展的时候,又会发现更多可以成长的部分,其实这是一讲好事情。祝福每个人老师都能得偿所愿!
找“难得”:
1、昨天“时间”的学习,老师说女儿练习做得不好。而且女儿昨天整个嘴唇都通红,秋燥吧,回来人也没有力气,口算都没怎么练习就睡了。不过早上6:50起来练习口算,居然被老师表扬速度快、准确率高。
2、早上7:46还在家里,居然准时能到校,真的很难得。
3、坚持《道德经》录制第五天,虽然声音还不是很好听,但是能坚持就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