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凌晨,我们不谈亲其师信其道。
孩子不学习,或者不肯学哪一科,十有八九会把理由推到“不感兴趣”四个字上,而最买这个帐的人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十个月前,我写过一篇名为《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我们该怎么办?》的文章,本文可以理解为是其最后一个观点的引申。
兴趣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说一个人兴趣广泛,基本等于说他爱好广泛。兴趣也好,爱好也好,都是一个接一个攒出来的,是阶段性的,可能互相叠加,更可能不断新旧更替。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凭兴趣做事的人都不怎么靠谱,因为他的注意力随时可能被新事物吸引,即便他兴趣比较固定,也不容易超越爱好者或收藏家这个层级。简单说,就是兴趣这东西很难变现。动不动就拿兴趣说事,会滋长人做事时逃避困难逃避责任的心态,渐渐地从随性走向任性。
如果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才是呢?是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就是在达到某一时间节点时具体想要取得什么成绩,具体想要达到什么高度,具体想要实现什么想法,具体想要改变什么现状,等等。如果把具体二字去掉,目标和白日梦是近义词。人在没有目标时,很容易沉沦,很容易被蛊惑,该做的事不去做或者敷衍了事;有目标但不够具体,不设定时间节点,没有梯度,操作起来就很困难,人们也坚持不了多久。比如,这个世界上喜欢钱、想有钱的人特别多,但为了实现有钱这一想法而不断设定具体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想想。
当我们和孩子谈学习时,我们该谈些什么呢?显然,除了必要的感受表达(情绪发泄),要多谈具体目标,具体到孩子可以看见,甚至可以触摸到。让孩子每一阶段都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具体目标而学习,每前进一步或后退一步都有据可查。比如,下次考试你只需要名次再前进一名就行,或者,不要让和你成绩最接近的小李在明天的小考中成绩超过你,或者,今晚的作业争取少错一道小题或少勾抹两个字,或者,明天课堂上抓住机会表达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或者,明晚放学把你班两位学霸的笔记借回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他们在记笔记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和孩子制定好目标,接下来,我们一定要督促和验收他达成目标的进度和结果,得让他说话算话。
有一点需注意,物质奖励不适合作为孩子达成目标时的奖励,孩子的精神体验更重要,用物质收买孩子,很容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