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我上任部长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发了一条说说,内容无非是感谢她在任时的这几年对我的照顾,但是最后,我加了一条“再见,不是再也不见,而是再次相见”。对于我们来说,毕业就是各奔东西,然后再无交集。
我记得我们专业最初进来的时候是68人,渐渐地,转专业走了几个,到毕业时我们还剩下62人。那6个转专业走的包括我曾经的室友,可是也终究只是在她离开我们的那个学期,我跟她还有交集,然后,渐渐地,一切又一次的归为了0。我与她,从相熟到相知,然后最终归于平静。我记得,我们曾经在一个部门里相互帮助,我记得我们曾经上课一同狂奔,我记得我在你的影响下走上了化妆的路,我记得...我记得很多很多,但是我们终究还是断了联系,最多的交集也就是朋友圈互赞,而近期,我们...连互赞也不见了。
大学四年,身边的朋友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终究无法逃离说再见的命运。我们从羞涩胆小到疯的彻天彻地,再到遇见时擦肩而过,最终在尘世的浮尘中,我们终究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昨天,班长在群里统计毕业聚餐的人,我们班32个人最终去了14个人,连半数都没到,这不禁令人深思,难道现在人情已经淡薄到这种地步了么?其实想来也很简单,在 这剩下的18个人中有因为第二天工作不去的,有因为不想见到曾经闹别扭的不去的,也有因为不想班主任而不去的...很多人,不去的理由多样,但是,其实如果感情够浓厚,就不会出现这么尴尬的局面。毕竟隔壁班比我们人少却去的人多。
其实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并不意外,甚至还觉得稀奇,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去,毕竟我们班除了上课会见面之外,也没什么联系了。很多人,甚至连一学期都不一定见得到面,毕竟逃了一学期的课说要考研,但是最终连初试都没去的人大有人在。是的,我记得当初有个跟我关系还不错的男孩纸私信我说你要不要考研,我说恩,然后他跟我聊了很多,从择校到专业课复习,从心态到睡眠,然后最终,我在复试结束后的那个月在图书馆见到他,他胖了,也颓然了。后来,我听同学说他连毕业答辩都没去,现在在准备三辩。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在无数个惊讶中走下去,但是之前其实也展现过端倪,只是我们无力回天。也许会觉得这难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么?如果想要一直跟朋友走下去,就主动去接触啊。其实,这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行得通的。但是对于一部分而言,这是对自己的致命毒药,陷入泥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因为没有人会来拉你。
生活其实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失去一个朋友,却会得到一个朋友。无论对方真心假意,但是至少曾经我们要好过,那便足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后期就会变得那么的不可理喻,也许是觉得要毕业了,各奔东西之后再也无法朝我撒脾气。于是,嗯,于是,冷战拉开序幕。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但是看淡了这一切之后呢?我仿佛拥有着不属于23岁的深沉。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不想说话,不想理人,觉得身边的周遭与我都无关,但是试问,在这社会之下,又有多少人没有抑郁症的倾向呢?
六月,注定是一个感伤的季节。而五月,注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季节。这个定论,至少在我读书的这19年里从未变过。毕业前的这一个月,很多不舍,很多人性的另一面都爆发了出来,我们不再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去呵护曾经来之不易的友谊,我们只知道,离开后,谁知道你是谁,于是,真实的自己终于还是没有逃过那个阶段的隐藏。至少,大学四年隐藏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是多么的不容易。
至于我,我其实想跟很多人拍毕业照,但是我又害怕跟很多人拍毕业照,因为 我害怕说再见,害怕说出那一声,再见。因为我当初的那一句“再见,不是再也不见,而是再次相见”其实不过是一句奢望。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不再理会当初的友谊,但是在职场上,却还是想用那一点点卑微的联系,将之利用最大化。
我想静悄悄的走,就像从未曾出现在你们的世界里,那么我可以不仰望天空,吞下泪水。
我是一个不会写故事的女同学,但是我想记录未来每一次我心情出现波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