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三十五【631】2024-1-17
早饭后,登岸行十里许,至教场看操。
初看提中、提右、提前、提后、城守、金山、拓林、青村八营大阵兵七百八十名。此八营中,有抽出之五百人练为新兵者,亦归此七百八十名之内合操。大阵跑毕,安营后,演藤牌小阵六十名。撤营后,演九子枪一百三十名。收队后,新兵营又跑大阵四百三十名。阅毕,退堂小息。
旋升堂阅凤凰山治洋枪队三营,本一千四百人,而来应操者仅一千名。凡演八营,尚不知吴长庆部伍之整齐。阅毕,接看马步箭。余看将官都、守、千把共五十名,先马而后步。派涂郎仙看外额步箭五十九名,自外额至兵马箭一百一十二名,先步而后马。又派袁笃臣、熊岳峰看步箭六十三名,派藤茂廷看打靶兵四十五名。中正,次第看毕,即在教场小宴,一面写发赏之单。
傍夕事竣,灯后回船。李勉亭、涂阆仙先后来坐。二更后,质堂来坐。清理文件,阅日本人所著《新论》。四点睡。
近来,每夜小便甚数,二次三次不等。是夜虽亦二次,而为候稍迟。因思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藏息于丹田气海内。垂帘谓半视不全开、不苦用也。虚谓心虚而无营,腹虚而不滞也。谨此四字,虽无医药丹诀,而足以却病矣。
同治十年(1871)十月初六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最为要紧
曾氏认为养生之道最要紧的在“视”、“息”、“眠”、“食”四个字。“视”为养眼。养眼的目的在于保养精神,具体的做法是微闭双目。“息”为养气。养气的目的在于保障人体运行畅通,要让气沉于丹田的气海中。“眠”为睡好觉。要想觉睡得香甜,是心里无事,这就是道家常说的“虚静”。“食”为注意饮食,关键在清淡与节制两个方面。
有读者会问,曾氏这么重视养生,为什么他的寿命并不长?的确,曾氏受命不长,他虚岁六十二,实际上只活了六十岁零三个月。为什么呢?一是遗传。他的父母都只活了六十八岁,他的五兄弟,两个死于非命者除外,九弟国荃只活了六十七岁。二是曾氏身体素质不好。他三十岁时便患肺病,几于不治。后虽痊愈,但以后又重发过。三十五岁时得癣疾。此病时好时发,重生未愈,虽是皮肤病,却有很重的精神压力。三是事情多,尤其是中年之后的军营生涯,其艰难非寻常可比。四是思虑多、操心重。曾氏自我期许太高、自我规范太严,为此耗费的心血太多。
有以上四条,所以尽管曾氏注重养生,其寿并不长。不过,他的养生之道则是可取的,不可因他本人不长寿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