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我拖了好久才开始新一年的当下日记的写作,有点对不起对我文章有期待的读者们(虽然读者不多,笑)。
之所以拖延,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杂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不够合理规划时间,真正把写作放在更紧急的位置上,今年我尽量做到周更吧(立了个flag,希望年底不被打脸,再笑)。
在开始今年的写作之前,我更想回顾一下去年我都干了些啥,收获了啥?毕竟有复盘才有改进,有改进才有进步。也希望我的一点经历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自我——观察和接纳
在去年的上半年,或者在更前几年的时候,我对自我的评价都很烂:你看看,你出来工作都好几年了,钱又没存到多少,事业更谈不上;女朋友也没有,同龄人都结婚生娃了;家里父母你又照顾不到,你收获了什么.......
那几年确实是我人生最为黑暗的几年,一个人在广州,在东莞漂泊,拥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想学习却宁愿堕落,想奋斗又敌不过惰性。我一直在“自律——失控——堕落——自责——再自律”的怪圈里循环,也深知思维无法解答和承受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至于堕落至更深的黑暗。
幸好在锅底时,往哪个方向走都是在向上。在哪个时间点我遇到一本改变我一生的书《当下的力量》,沿着这本书我开始了一系类的主题阅读:《在印度,听见一片寂静》《生命的真相》《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正念的奇迹》......最终,自己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所有受苦的根源——都来源于我自己。
确切地说是来源于我的思维,理智,念头,欲望......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有意识”。它们是惯性,是外界不分青红皂白对我输入的余毒,是只盯着问题看的黑色狭隘视角等等。它们不是客观的观察,是带着加强版恐惧的对问题的重复。
限于篇幅我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我只想说,当你真正跳出“自动化的我”、“惯常的自我”来客观看问题时,这个时候的你才是“真我”,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当你真正认出了自我,不再带着评判和改变的意愿去强迫“自我”,只是观察时,你和“自己”就没有了隔阂,也自然就没有了头脑死抱问题的喋喋不休。
观察自己,接纳自己,重塑自己。
二、目标——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我开始意识到,很多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是不够尊重客观规律,只一味地贪大求全,工作、学习、感情啥都想要的问题。不可否认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一帆风顺的人,可那不是我呀!
我只是个普通人,没那么勤奋,也没有那么懒惰。每天能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在我的想象中能一天学十几个小时,能工作、学习、感情、家庭样样兼顾的我是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订的目标不合理,不能完成自然也就不必要去内疚和自责。
要发自心底地接纳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半年或者一年,能集中所有精力去达成一两个目标就已经很了不得了。不必要去和同龄人对比,更不必要去和顶尖的人攀比。自己跟自己比吧,找准自己的节奏,少即是多,慢即是快,该来的始终会来,来得慢一点更踏实一点。
三、情绪——平静比悲喜重要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试过因为不能完成业绩,不能开单而怀疑自己的痛哭;因为辞职不知何去何从,迷茫的痛哭;更有爱不得,觉得自己总是倒霉,没什么爱人的资本和价值的痛哭......
在至暗时刻中的我,工作上的事没能力去解决,身边没有能理解我的知心朋友,情感上无依靠的伴侣,原生家庭方面只有一如既往的负面情绪。我每天都活得浑浑噩噩,沉浸在闷闷不乐,寻求刺激,彻底放纵中,猛然惊醒,又依然如故,不断地陷入恶性循环中。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身边能有一个知我懂我的人啊!可惜,这个人一直都没有出现。
直到后来自己通过读书,发现了思维不能承受情绪之重,才主动地解放思维,体味情绪,也开始学着慢慢接纳不够完美的自己。
我开始接纳自己性格先天上的不足,工作能力上的欠缺,情感表达上的懵懂;也开始理解父母见识、能力的局限和朋友不在身边的常态!悲伤和喜悦本就不是生活的常态,也就不必强求。在平静的日子里,在当下的此刻中,做一点,得到一点,便是最大的收获了。把每一天都当做活着的最后一天,每一秒都当做一种恩赐,我还需要奢求什么?平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纪伯伦说过: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在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是真正的开始。
新的一年里,希望能陪着大家一起进步,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