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序:过去的问题依然没解决,担心和压力总是到了最后时刻才爆发出来,不得已,抓以前文章继续回首。
【一】
写作过程中,因为压力与苦闷,逃避偷懒的念头时常升起,幻想有一种不用费心费力的佛系智能写作模式,把一个念头放进去就能自动生成一篇文章。看别人写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于是也就有写一首诗的念头,这样,交作业好像就可以轻松许多。
【二】
虽有念头但却迟迟无法实现,原因是诗虽然看起来字数少,容易凑,好打发。但真要去写时,却发现大脑运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写文章少,加上本来就没有作诗的功底,只是有了些多看诗句的经历,真要挖空心思去作诗确实有点不自量力。沉浸在逐字逐句的琢磨修改时,才能切身体会到大脑超负荷的痛苦,还真不如平铺直述的文字表述来的简单明了。
【三】
每天上班偶有闲暇,总会到隔壁的亭廊中溜达一会,听听音频,看看风景,享受一种独处的快乐。最近公司要参加全市合唱比赛,我也加入了公司合唱队训练,趁休息期间,独自下楼到廊亭中闲游,天空雨过天晴,亭廊道还是有些湿漉漉的,不经意看到微型的鱼塘里一朵娇艳的荷花,边上有几条红黄鲤鱼在不停地游动着。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也触动了我写诗的欲望。绞尽脑汁写了许久,一首直白如水的“诗作”出炉,左看右看都不像诗,只能称作短句罢。
【四】
微型的荷塘,让我想起十年前的一次去北京培训之行。晚饭过后,邀几同事,有幸进入清华大学校园里参观,品味了一下这第一学府校园的味道。来到朱自清曾经的住处,那是那篇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描述的地方。第一眼看去极其普通,就是一个几乎铺满荷叶小鱼塘,背靠一个小山包,一排柳树和不知名的树垂向荷塘或围绕荷塘。一时体会不到“荷塘月色”带来的美感。几位同事掏手机百度了荷塘月色全文,不约而同集体的小声朗诵,总于找回了些那些曾经的感觉,有种回到当时历史情境的梦幻错觉,以至于我至今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
感概中,那首崔护的《题都城南城》的诗句跳入眼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远去,景依在,情依浓。
【五】
写这篇文章,就是在亭廊里转了一个多小时不断修改最终才完成的。这时,看到那白天怒放的荷花合起了花蕾,垂着头已经沉沉睡去。看来荷花还一直延续着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习惯。
【六】
短句一首
一朵荷花独自开,花蕾怒放如春来,朝开夕合真怪哉!旁有红鲤围过来,上下翻动待雨来。歌罢闲游亭廊道,雨停日出朝气在,眼前微景似曾见,荷塘月色如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