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头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存于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继而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亡故,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了。亲历这数番亲人的死亡,福贵老了,他的人生点缀也被剥夺得差不多了,“活着”一最后终于成为他人生最大的“奢侈”,故事也至此结束了。
全篇看来,从悠然到凝重,内心一直盼望富贵走上幸福的转折,但作者给的结局和大多数平凡普通的人一样,富贵从大少爷到后来的支零破碎的生活,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苦难。富贵无数次面临死亡那么近。余华老师的表达在细碎处有着不动声色的克制感,并让这种克制感饱含着奔放和坦率。平凡视角,往往是去着眼于普通的小人物,去讲述或呈现他们的跌宕起落、人生悲喜。世上大多数的事情,是难以真正去感同身受的,而自己的生活总得自己好好活去。生命是一条越走越窄小的路,就如同富贵一次一次失去亲人后,越接近终点就越只会剩自己一个人。这和他人的爱意与关怀无关,与快乐或悲伤也无关,只是因为接近死亡的完结过程,使人们不得不去面对生命时空的一些真相,而这种真相里,有一种只能自我承担和面对的深刻的孤独。
我们常认为孤独是种不好的感受、不好的词语,可生命深处的那种孤独,其实没有色彩,也没有好坏的属性,只是像空气和水一样的真实而本源的存在,昭示着生死之间的归途。我们一生都会有过懦弱和胆怯,惧怕生活中太残酷太苦痛的真相,惧怕未知的风险与伤害。可我们怎么也逃避不了自己的人生就如同富贵一般,逃避不了所处的时空现实,人也无法梦游一世,所以有人选择了半梦半醒。但富贵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承受孤独,面对死亡,该如何正式眼前的一切,而又好好的活着。 有时候,我们为内心铸造了何其坚硬的壳,悲伤苦痛、生离死别其实未必能打动人心,我们对悲惨、哀伤、壮烈,也可能无动于衷。因为当人们试图用悲伤的语言去形容悲伤,那么悲伤就被消减了大半。但是,当有人不讲悲伤,只讲勇气和希望,只讲成长和原谅,告诉你有人陪伴、时光不返,心灵得成长到多么坚韧才足够面对世界的恶意与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