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里没见过这种植物,应该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发现路边、沟沿上开始三三两两出现一种藤蔓,它们的茎、枝、叶柄上生有倒勾刺,不小心从它身边经过,裸露的肌肤上就会被划出一道血痕,那时,大家对这种植物都很害怕,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播来的。
没想到这种植物的传播如此神速,没几年时间,无论是路边沟沿还是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这种长着倒勾刺的植物,人们已经无力清除它们,只得任由它们生长了。
现在的它们更是肆无忌惮,都长到家门口了。倘若不把在幼小时把它们拔掉,等它们长成大藤,你若拔它,胳膊手臂都会被刺划伤,我是深有体会的,那种火烧火燎的疼痛。
这种植物我们都叫它涩拉秧,也叫拉拉秧,它的学名叫葎草。
现在路边沟沿里都成了拉拉秧的天下,虽然大家都很讨厌它们,但是拉拉秧却是羊的美味,看着羊群贪婪的伸出长舌把它们卷入口中,难道羊们不怕拉拉秧身上那些倒勾刺吗?我才知道啥叫一物降一物!
对啥都好奇的我翻开百度,才知道这拉拉秧原来一身宝啊!
怪不得羊爱吃它们,原来它们是食草动物的纯天然饲料啊。更神奇的是,拉拉秧居然是一种药材,叶、茎、种子都可入药,能治许多病。
“葎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有趣的是,拉拉秧是雌雄异株,什么是雌花和雄花我倒是还没注意过。继续百度,原来葎草和啤酒花同属葎草属,是亲戚啊!而识花君说葎草的果穗能代替啤酒花用雨啤酒的酿造,真小看了这到处可见且招人烦的拉拉秧了!
看到那篇文章中提到最早记录葎草的古籍是《唐本草》,药学家苏恭在书中说:“葎草生故墟道旁。叶似蓖麻而小且薄,蔓生,有刺,亦名葛葎蔓。”原来古代早有这种植物而非从国外传播而来,寥寥数语就对葎草的描写非常形象而生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所谓言简意赅。
葎草通常叶子五至七个裂片,看我所拍的都是五个裂片,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长势最疯狂的,真不能小看了拉拉秧的团队精神,它们大有铺天盖地压到一切之势,草的力量不能小觑。
整理一下我以前所拍照片,看来平时的好奇还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