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独”一词本系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礼记.中庸》有道: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没有比那些不易查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东汉经学家郑玄有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宋明理学家一般也“慎独”作为重要的修身方法。时至今日,“慎独”仍需提倡。
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和自律、一种坦荡。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怀节。
历史上最有名的关于慎独的故事当数“杨震暮夜却金”。据《,后次书. 杨震传》记载,杨震曾四次调住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着十斤金子,作为拜见礼。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 暮夜无知者。”他认为天黑了没人会知道这件事,你老就收下吧。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王密听罢只好羞愧地退出去了,杨震作为王密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在不夜间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本可笑纳王密敬献的重金,但他却坚决拒收,并铮铮铁言,其“慎独 精神,堪称历代师表。
刘少奇曾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对“慎独”作过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养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道德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慎独则心安。”这是曾国藩《戒子书》中的一句名言。是否可续貂一句:慎独亦平安。君不见当今某些号称“公仆”者,私欲膨胀,巧取豪夺,自认为可以瞒天过海,最终却走上审判台乎?还是老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慎独让君心安理得,亦保君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