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奋力前行的蜗牛
2018年年初,写下的计划就是要“输出”,曾经想,用“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通过“输出”来解决阅读不能坚持、甚至是写作的短板。然而,这个泛泛的计划跟之前诸多的计划一样,有个开始却没有了然后。
仔细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不了了之?
1.有畏难情绪。
一是一直认为自己写文不行,写不出来什么东西。二是觉得自己肚子里没货,倒不出来什么东西。
解决办法:撕掉“不会“的标签,降低标准。答应笔盖日更之前,特意问了日更的要求,每周最少3篇、每篇不低于600字,应该能做的到,先从做到最低标准开始。
2.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输入不够。
之前的计划定的太泛,等到要写的时候,抓耳挠腮,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
解决办法:这次,在行动之前好好梳理下,可以写什么内容。一是可以写樊登读书的听书笔记,可以写我报名的线上课程的践行笔记等,有这些保底,感觉更容易做到日更。
3.没有压力,也没有持续的动力。
我的行动力还是比较欠缺,需要旁人的鞭策、鼓励,自卑,写的东西不好意思分享给别人看,没人看又没有写下去的动力,陷入恶性循环,最后不了了之。
解决办法:好在笔盖菇凉愿意带人一起日更,有日更群,有一群一起日更的小伙伴,那我就好好抱住大腿,好好珍惜资源、机会,做起来~
最后,想清楚日更的目的是什么?
1.日更的目的是打破不会写作的魔咒,做到从0到1。
2.日更的目的是强化学习的内容,记录下践行的文字,帮助转化成行动。
3.日更的目的是形成书写习惯,积累出自己的成就事件。
在2019年的初始,立下这个Flag,往后的日子,请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