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次咨询
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三者如何平衡,排序。 以前、现在的状况,回顾一天的生活?让当事人梳理,调整。又进行巧妙的提醒锻炼身体,愉悦自己。
摒弃疲于奔命,尝试不累的自律。听从自己身体的声音。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工作读书的过程,能够滋养自己。读书让自己有收获,心能够稳下来。也能够少留遗憾。少读点儿,坚持下去。
把自己和孩子逼得不行,亦非所愿。放下对错,放下对自己的评判。
你有精力,放下不学,你会怎么想?
每天晚上休息时,事情没有做完,心情如何?
每天的生活安排得非常满。需要舍弄一些东西,你给自己一些留些什么活动?
有爱自己的时候,有拼命干的时候,张弛有度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
当事人那么想,那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尊重理解即可。好奇地试着了解。
什么都想要啊,什么都不想舍弃。跟原生家庭和性格特点有关。
说出来,就感觉到了。
思考:试着从不累的自律切入
第46次咨询
何以这么看重讲课。
当你做了什么时,才能达到理想的讲课状态。
焦点的哪些理念和语录,能够帮助到你。
每次讲课都是在紧张担心中度过。
听众看到课宣中的什么内容,才有兴趣前往。
架构流程:暖场,分组,主题,体验活动,分享收获。
如何暖场。通过共情和赋能。曾经有人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两个问题的家长。其实不然,每个父母都想更好,也能更好。在那个当下,他们已经尽了全力。今天来到这里的父母,我感觉到你们都是爱孩子,互是愿意学习的家长。圆木理论。
父母观,孩子观。
自我介绍。来自哪里和目的。
分组,尽量和陌生人分成一组,进行优点轰炸。
父母怎么做,孩子愿意听?什么时候听爸妈的话。亲子互动
寻找孩子生命的曙光:关注正向,关注解决,关注一小步
找孩子的难得。
一句话讲收获。或现场答疑。
讲课就像雕琢雕像一样,把多余的东西剔下来。
少则得,多则惑。一个主题,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