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都在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你可知“五十而知天命”的来由?
直到读了《孔子传》的《命矣夫》,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孔子已快50岁了,然而他制定的管理国家、经营天下的“九经”,却没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此时“三大家族”内乱,三大家族掌门人也无心管理城市,致使曲阜城内混乱不堪:市场坑蒙拐骗偷啥都有,街面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
而此时,鲁定公终于给了孔子一个机会,任命他为中都宰,全面管理曲阜城。
孔子和弟子制定了“城约民规”,诸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不拾遗、买卖公平、货无伪劣、童叟无欺等。同时,还在一些具体的事项中也做了明确规定:比如卖猪、卖羊前不喂食,但可适当提升价格等。
同时,还对弟子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子贡管市场,子路管治安,冉有管街道里巷,还为他们各派了一名助手。
其实孔子最想让弟子冉伯牛全面管理曲阜的工作,但是他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以及病的程度。
最终,经过三个月的治理,曲阜城焕然一新,可谓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市场上童叟无欺,街面井然有序,人们相互礼让、互相帮助。曲阜城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城,吸引了各大诸侯国城市管理者前来参观。
正在这时,仲弓(冉伯牛弟弟)赶来求见孔子,说冉伯牛已病入膏肓。
孔子跟随仲弓来到冉伯牛家,伸出手为冉伯牛把脉,此时冉伯牛的脉搏忽有忽无,非常微弱。面对此情此景,孔子发出了“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无奈叹息。意思是:难活了,难活了,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
此时的冉伯牛正好42岁,正是身强力壮、报效国家、社会的时候,却来不及施展自己的抱负,英年早逝。孔子悲痛万分,他也无法解释了,也许这就是天命注定的吧。
宇宙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就如同一个无形的大熔炉在不断陶冶着新的生命,又不断淘汰旧的生命。新旧交替是不可逆转的,而人的生命和命运也是难以预知的。这就是孔子的天命观。
孔子认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对人们、对天下有意义的事情,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尽心尽力而为;而最后的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孔子由此想到《诗经》里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是一句非常富有哲理、富有深意的话,既表明了天命的存在,同时表明不能因无法左右结果而忘记了追求、忘记了努力。
这便是孔子后来形成的稳定的天命观,以至于他在70岁后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
世间万物,有些事情是不能仅仅从单方面努力的角度去衡量的。就像孔子所举舜禹一样,他们没有努力去追求却得到了天下。而孔子却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才得到了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机遇比才华更为重要!遇上勤奋的人,才华不够还能自己去拼搏、去弥补。但有时候机遇真的就那么可遇不可求。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不求上进,停止奋斗的脚步。
正如孔子所说,在结果上我们听天由命,但在过程中,永远别忘了拼搏,只要我们做到问心无愧,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自己的奋斗历程,便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