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是为了自己,顺便为别人

文/呱呱鸟

自己都不看的东西怎么能给别人看。

先为了自己,理顺了思路再出来献丑。

写字是一种心理宣泄,是情绪调节方法。

心理偏内向的人喜欢孤独地思考问题,好静,独处,这是天生性格使然,没有什么好坏的概念。

好的一方面是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缠人的性格是社会的负担,安静的生活,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

不好的方面是与人交流少,其实不尽然,交流的质量很重要,说一大堆没有用的话浪费时间,用笔交流也是交流。

能写的人,内心是活跃的。

面冷心热,说话的受众少,写出来的东西可以重复阅读,效率高,便于检索,愿意看的人才阅读,精准引流客源。

能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和能说一样值得尊敬,一般能写的人说话更有条理,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经常观察各种人的状态,成为写作的素材,观察和阅读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内心的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写作是精读的一种形式。

平时阅读经常一目十行,记住的东西并不是太多,只是激活思维空间,属于泛读的方法,速度快,随便翻翻消磨时间。

现在人们精读的机会越来越少,学校毕业之后到了工作岗位,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什么机会再仔细琢磨文字。

写东西就需要查找资料,核实相关的数据,这个过程是精细阅读的过程,条理化读书,树状逻辑分析。

为自己写是第一位的,没有压力。

如果是任务,心里不乐意,这就变成苦差事,内心有抵触情绪,写出来的东西就不知道是什么味,应付差事。

这和炒菜是一个道理,带着感情做饭,这饭菜才会香,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所以写好字前提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自己需要很重要,需要写一些文字理顺思路,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不公开写,就会偷懒,乱写。

需要公开发表一下,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监督,倒逼机制,让大家看到的东西总得差不离吧,不能写的太差,狗屁不通的东西怎么拿的出手。

因为看的人不多,压力就小了许多,否则耽误别人太多的时间,这是一种犯罪行为,谋杀时间就是谋杀生命,话重了。

絮絮叨叨的写字就像是唱卡拉OK,逼迫大家阅读水平极低的文字,看完之后没有什么收获,味如白开水,或者有怪味的东西是什么说不清。

写东西是为了切换场景。

遇到不好的事情,心情不太好,这个时候写写东西就可以切换思维的注意力,写东西需要逻辑思维,必需静下心来思考。

写东西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独处克服浮躁,社交活动太多容易让人每天毛毛糙糙的,一个活动接着另外一个,不能停,一停心里就感觉揣着多少只兔子,乱蹦乱跳。

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我,靠别人热闹的场面给自己不停地输入能量,支撑一颗微弱的心灵,这是可悲的事情。

写朋友圈起不到作用

超短的文字是即时发言,没有静下来心的过程,它还是属于一种即时交流的手段,写一句话,发表一个观点,大部分内容还是晒成就感。

以取得别人赞赏、羡慕为目的的行为,是邀宠的行为,期待值太高,这样容易受伤,说到底还是靠别人。

写长一点的文字,比如超过一千字,这就需要安静,截断了现实生活中乱七八糟的环境因素,小时候作文要求800字,那时发呆没货头大。

少些朋友圈,多写简书。

首先解放自己,再帮助别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