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一座城市,首先应该从哪里开始? 如果没有做足功课,或缺乏整体的概念,自然应该从城市的历史开始看起。屏山镇海楼就有这么一个专门的展厅,讲述福州城历史上六次拓城和五次建都的沿革变迁。在孝波兄的精心安排下,又有鼎炜小弟的陪同,福州之行的游览就从屏山起步了。
屏山是福州城内的三座名山之一。福州古城东北、西北皆有山峰,而正北面为山谷,北风可长驱而入。屏山其形如屏,宛如福州古城的一面屏风,故称屏山。
镇海楼命运多舛,也曾几经兴替。该楼初建于明朝,为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登楼眺望,可极目闽江口。如今,由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阻隔,闽江已不可望矣。
福州城有三山,北有屏山,南有于山、乌山,于山在东,乌山在西,于山有白塔,乌山有乌塔。小小的福州古城,就徜徉在三山的怀抱中,闽江蜿蜒城南,琼河穿城而过,一派山水福地景象。
福州每年都要经受多次台风袭击,明清时期,由于砖石结构的建筑较少,老百姓便将这座楼当作一座风水楼,以镇妖辟邪,保佑海上船只的安全和福州城的安定。镇海楼作为风水楼的说法便由此而来。也有人说,镇海楼其实是航行标志物。郑和下西洋后,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随即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当时到福州的海外船只,在开至城东鼓山脚下时,都可以看见镇海楼,因此其从建成之日起,便成为进出闽江口航船的重要标志。每当五虎门潮水上涨,大船进出江口均以镇海楼为“准望”。
屏山南麓,现仍为省委、省府驻地,所以并不对外开放。一道铁门,一把大锁,将屏山一分为二,留给游人的,只剩下猜测和想象的空间。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屏山可以完整地还游于民。成为开放式公园以后,我推测,屏山的魅力将以乘数效应迅速放大。再加上附近的欧冶池、华林寺、乌山、于山、西湖等景点,就够游客流连至少两天了。
楼西侧有七口石缸,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在神话中,北斗七星是玉皇大帝的座驾。还有一种说法,七星缸一共七口,每口缸对应福州的一个城门。平日里,雨水掉落在七星缸内,七星缸里就装满了雨水,一旦缸里的水见底了,就预示着缸子所对应的城门附近要发生火灾。
福州有三宝,纸伞、角梳、脱胎漆器;福州又有三绝,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这幅《西湖春晓图》融合了三绝技法,是由工艺美术大师林飞挂帅的福州21位工艺巧匠用了近一年时间联合完成的,长4米、高3米,重达500多公斤,第一次将寿山石雕、漆画和软木画这三种福州特色工艺融为一体。画面远景是青翠的峰峦,用的是软木画工艺;湖面、天空和近景的树木用的是蓝绿调的漆画,主体部分用的是暖色调的寿山石雕。
作品主体部分包含有田黄石、荔枝冻、高山晶、芙蓉石、坑头晶石等十几种寿山石材料,这些寿山石材料制作成了100多位在西湖春游的人,他们有的在划船、有的在赏花、有的在下棋、有的在钓鱼、有的在吟诗、有的在作画……神态各异。几十只或飞或停的白鹭,是用高山冻石创作的。
五爪龙,不多做解释了。
一楼大厅正中,摆放了一件用十面金丝楠木拼接而成的清代屏风。在屏山最高峰的镇海楼上摆放一件珍贵的屏风,物景两宜,不论是从风水上讲,还是从文化上看,无疑都是十分贴切而恰当的。屏风上有展重阳所书“清客肯来,榻还下我”。“清客”是梅花的别称,宋姚宽在巜西溪丛语》里说:梅花为清客。“榻还下我”出自王勃巜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徐孺下陈蕃之榻。"
陈蕃是东汉大臣,曾被贬到豫章任太守。豫章有名士徐穉,字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对朝廷的屡次起用,他都予以推辞,拜其为太原太守,“不就”;“以安车、元鲡、备礼征之”,仍“不至”。出于对陈蕃的敬重,徐孺子经常造访太守府。而陈蕃则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榻放下来,两人常常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其他客人来了,是享受不到“下榻”待遇的。 这也是“下榻”一词由来的典故。
福州多名士。尤其近现代以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是福州人林则徐的座右铭,他的事迹和名句,无疑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墙上的书法为福州最后一位状元王仁堪所书。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又字忍菴,号公定,闽县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一甲第一名,授殿撰,曾任苏州知府。
一楼的展厅,不但有福州的掌故与历史沿革,还有福州名人名士介绍,比如林则徐、沈葆桢、萨镇冰、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等,可谓灿若星辰,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在二层凭栏远眺福州城美景,是游镇海楼最重要的环节。正所谓:数千年事在双眼,十万人家第一楼;八闽雄都一楼镇海,千秋福地万树屏山。
所谓镇海、镇风,说到底,其实是镇一座城。
向南望去,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惜,由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阻隔,闽江今已不可望矣。不但如此,作为一个外地人,也许是不熟悉地形的缘故,我似乎并没有看到乌山和于山。
红色的木棉花正在开放。知道木棉这种植物,还是源自电影《木棉袈裟》。徐小明导演的这部电影,当年曾风靡大江南北。能制造圣物袈裟的木棉,自然是也引发了无数观众尤其是北方观众的无尽想象。
木棉先开花后长叶,此时花期已近尾声,不少树已开始发芽抽叶。我们运气好,个别树在树冠还有零星的花朵。
二楼大厅的漆画,表现的主题,就是镇海楼视角下的福州城全景。身临其境,情景再现,亦物景相得也。
木棉花落,立夏将至。
惜别屏山后,网上查了一下,搜出几首关于木棉的诗句,作为屏山之游的结尾罢。
[唐] 皇甫松《竹枝》: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宋] 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宋] 方信孺《甘溪》:甘溪依约旧城东,陵谷迁移一梦中。春尽踏青人不见,桄榔老大木棉红。
[明] 顾彧《海上竹枝词》: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科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福州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荔枝和龙眼的花香。木棉花落刺桐开。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本次福州之行,下一站就是泉州,不知能否有缘一睹芳容?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因缘际会。在最好的季节,走过了想走的路,见到了想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