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档期的贺岁片有很多,我和孩子们最想迫切要看的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了,也就是《哪吒2》。
二话不说,我在手机上订了3张票。孩子们都很高兴,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去看电影时要吃的零食。
到了上映时间,我们提前到达电影院,坐稳后,荧屏上就开始播放。不得不说,现在国产电影发展势头良好,不管是声音特效、色彩方面,就非常流畅,并且都大量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
《哪吒2》在短短的几天里创下了中国票房的首位,不得不说它的内容太好了。它把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社会的思想领悟相结合,让观众达到了共鸣情感。
非常喜欢哪吒这个吊儿郎当、不被世俗眼光所左右、又很善良乐观的动画形象。我感觉它有点像方世玉,看似不靠谱,但是非常重情感,在劫难的关键时刻,还是很有担当情怀的。
看完后,我非常喜欢这几句经典台词的,它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刻在我心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01、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在这部电影它的最后,有一个很大的彩蛋,那就是哪吒长大了,它逆向成长,在苦难面前,打破封锁的桎梏,破茧而出成为了一个健壮的少年。
长大了,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它对世俗的不公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反抗,当面对困境与不公,哪吒没有选择屈服,而是以一种决然的姿态,要主动创造出路,甚至改变乾坤,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幼年哪吒。
哪吒骨子里的叛逆与不服输,时时刻刻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阻碍时,不能轻易退缩,要勇敢地去抗争 。
02、生而为魔,那又如何?
哪吒骨子里的叛逆与不服输,时时刻刻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阻碍时,不能轻易退缩,要勇敢地去抗争 。太喜欢这句话了,太符合哪吒“吊儿郎当”的形象了。
对世俗观念的蔑视:在传统的价值观和认知里,“魔” 是被贬低、被讨伐的对象,是要被正义之士消灭的存在,人们对魔有着既定的负面看法和评判标准。
而 “那又如何” 则体现出了哪吒对这种世俗观念的不屑一顾,不把外界对 “魔” 的定义和偏见当回事,不因为自己被定义为魔就觉得低人一等或应该自惭形秽。
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有一种 “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 的洒脱。
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整句话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即不被外界的定义和标准所左右,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和行事。
“那又如何” 背后是一种 “我就要按照我的意愿来,哪怕与全世界为敌” 的反抗精神,体现出一种要打破常规、突破束缚的决心。
有一种 “我要做自己的主宰” 的豪情壮志,是对命运安排的不甘与抗争,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志。
03、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这句话,我也很喜欢。它着重强调自我意识。在影片中,哪吒一直被外界贴上 “魔童” 的标签,遭受众人的误解与排斥。
但哪吒明白,不能被他人的看法左右,要坚守自我。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变得畏手畏脚,天天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系统里,产生了很多内耗,变得痛苦不堪。
这句话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做真实的自己。
你感觉是对的,就要勇往直前去做。你感觉你是幸福的,你就能收获一整个春天的灿烂。活好自己就行啦!
04、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这是对正义和命运的抗争宣言。哪吒的命运从出生就被设定,被当作 ”魔丸”,被认定是危害。然而他不认命,不向所谓的不公命运低头。
有一种信念,无论遭遇何种不公平的对待,都要有与之战斗到底的勇气,为自己争取公平、正义。
05、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说实话,这几话把我看哭了。哪吒母亲的这句话饱含着浓浓的母爱。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哪吒,在母亲眼中,他只是自己的孩子。
这简单的话语,戳中了亲情最柔软的地方,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纯粹与无私,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父母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
在平时也是这样,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在世界上留下来的最好的作品,不管他发展成什么样子,他都是我们的孩子。
在现实中,孩子成绩好,就去报效国家。孩子成绩不好,就留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孩子,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06、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这几话,也是我最最喜欢的台词。这非常贴切少年哪吒的人物个性: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
这份不屈天命、无所畏惧的年轻气盛,真好啊!
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会拥有很多尝试机会,试错机会,成功机会。
就因为这份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敢和无惧,世界才充满了很多创新和开拓。年轻人,加油!
你看过《哪吒2》了吗?你喜欢哪个角色,哪句经典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