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梦行动.阅读】
【目标】3年100本书
【书目25】《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
【作者】当年明月
【版次】2017年5月第1版
【页数】共296页
【感悟】不得不说,看这种故事性的书还是更有吸引力些,因为情节环环相扣,所以读起来就有点儿放不下的感觉,用时较短就读完了。
该书是系列书的第一部,描述的内容是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最后病逝的历程,可以说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不容置疑,朱元璋的作战天赋也是有目共睹。从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他凭借的是审时度势,是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是识人的天分,是他“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决绝与忍耐。
他创立了大明朝,但与他并肩作战的开国功臣却基本被他斩杀殆尽。他想为子孙后代们留下一个没有威胁与觊觎的王朝,可终究天不遂人愿。随着朱允炆的继位,随着削藩的开始,现实正在与他的梦想背道而驰,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哀,正应照了那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还有“人无完人”。
他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可是,人,在历史长河、历史规律面前,实在是渺小的不堪一击、微不足道。他,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
属于他的那历史一页已经翻篇儿,接下来,将是属于朱棣时代的开启。
从朱允炆到朱棣,这个政权的过渡注定充满血雨腥风。
第一天(77)
【感悟】1.这是系列书的第一部,讲述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的过程、经历。
2.朱元璋即“诛元璋”,意为诛灭元朝的一把利器。
3.从家庭一贫如洗、无钱安葬父母,到当和尚、四处乞讨,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最终走上起义之路。
4.作者的文笔诙谐亲切,历史如故事一般好看。
第二天(123)
【感悟】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武器先进、人数众多,全线失败,自古暴力不是制胜法宝,获取人心才是。气急败坏之下,陈发布将令:凡抓到朱的将领和士兵,一律处死;而朱发布将令:凡抓到陈的将领和士兵,一律好好对待,并放生。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天(154)
【感悟】1.常遇春,从太平之战自告奋勇,到北出沙漠,所向无敌。但在北伐胜利班师之际,却暴病而死,年仅四十。他的生命就像灿烂的流星。
2.朱元璋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无论早期与陈友谅、张士诚,还是后期与元作战的过程中,这种天赋和洞察力以及全局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谓天选之人。
第四天(205)
【感悟】1.明代举人在做候补官员的时候,要经历“大挑”,即面试。这个面试基本上是看颜值的。“同田贯日身甲气有由”。同——长方脸;田——四方脸;贯——头大身直体长;日——长短肥瘦适中,站有站相。符合这四个条件都有可能被选中。身——体斜不正;甲——头大身小;气——单肩高耸;由——头小身子大;占了这几个字的,即out!看看自己有没有官相?
2.“阴谋”——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俗语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小兵张嘎的话来说是“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朱元璋任由胡维庸胡作非为7年。
第五天(252)
【感悟】1.朱元璋首创金额大写,为了防止官员涂改数字进行作弊,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2.朱元璋痛恨腐败,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大,刑罚不可谓不重,但收效甚微,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前腐后继。甚至,法不责众,这个词对他丝毫不产生压力,他敢把牵连案件的所有官员一律处死,就像对待胡惟庸案关联人员一样。更有甚者,因为受处罚者甚众,很多官员带着镣铐待罪办案,除了穿着官服,跟跪在台下的犯人一个模样,可谓明朝一大奇观!
第六天(296)
【感悟】1.蓝玉。名将常遇春的内弟,跟着常遇春南征北战,深得常遇春作战零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为人处世上却神经大条,不拘小节,太过锋芒毕露,居功自傲,缺乏“归零心态”,最终以“谋反”之名被杀,牵连一万五千余人。令人感叹!
2.朝鲜。这个名字还是朱元璋取的,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