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晚上和两个孩子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宝输了,想再比一轮,我同意增加,他又输了,有情绪,我又允许他先选一集故事听,下床准备上洗手间的时候哥哥因为不是自己选故事有情绪,说了句:“输不起”,小宝情绪爆发,随手扔了哥哥的东西。
处理:让他找到并收拾好,他只捡起了一个,剩下的不找了,也不上洗手间,直接回到床上躺着,不说话。我和哥哥离开房间让他冷静,还是不动。最后让他独自回自己房间,不一起睡觉了。自始至终不说话。
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我没有遵守规则,让孩子更加不能接受输,总觉得如果还可以一直玩下去还是可以赢的,而且我进一步破坏规则,让他选故事,又让哥哥有情绪,忍不住说了弟弟输不起,成功踩到猫尾巴,下床前弟弟已经明确说很生气烦躁,加上平时生气也有扔东西大喊大叫的行为,就这样产生了后面的行为。
思考:很长一段时间都苦于弟弟的情绪,想办法更接纳他,但是却没有坚守规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情绪反应。其实更坚定的坚持规则,让他有几次情绪的消化过程,可能才会真正有助于他在自己内心去消化规则,反而在未来的情绪中会表现的更加平稳一些。他其实也有在进步,经常会在嘴上很及时的道歉,但是真正做到还需要在那个当下更接纳理解他,允许他有一些释放和表达。一方面承担后果,另一方面及时提供有效支持帮助。 当然对于哥哥,我们也展开了探讨,有关规则,有关弟弟的情绪,未来我们会一起帮助弟弟,忍住不要去激怒他。
养育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断的遇到问题,通过问题去思考和觉察,再去进一步调整,慢慢前进。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不会先抓狂,看到的只是当前的事件,而不是放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