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辩社】筹备思考

曾经,有一位良师益友教会我,社群嘛,不要搞得太死板,不要像老学究一样,学习型社群固然发出点是好的,但是——有趣和温度,更加重要。

社群筹备的建立需要思考7件事:社群定位、社群规则、社群淘汰、社群志愿者、社群门槛、社群招新、社群未来。

社群定位:在真正做社群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立即去拉人建群,你有一件重要的事一定要先做掉,那就是社群定位。

思考这四个问题:

1)你的目标人群是谁?——蚂蚁私塾学员

2)你可以持续提供的服务是什么?——辩论体验、观点分享、认知升级

3)你的社群赢利点是什么?——社群会费或其他形式(辩论音频、输出价值、达人奖励)

4)你的社群服务周期是多久?——按月

社群规则: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1)告知新人社群昵称规则:例如 编号+城市+姓名

2)告知新人社群主要服务,例如:答疑+在线分享

3)告知新人有问题可以找谁,例如:@社群侍者

4)告知新人社群禁止事项  例如:禁止广告、斗图、嘲讽、恶言。

5)告知新人不可私自拉群,拉新需联系社群助手  例如:@社群侍者

6)告知新人社群规则,例如:优秀讨论送周边、禁言时间

7)告知新人社群自我介绍方式,例如:岗位+特长+照片

引导语很重要,首先要对用户需要做的事情,按照优先级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每一段都直指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和他们会获得收益。注意:一屏原则。不宜繁琐过长,影响阅读体验。

社群淘汰:提前说明,过程提醒,降群处理,允许复活,果断抱走。

三天时间公布不合格成员名单,留心的用户可通过完成小任务来给自己赢得留下来的机会。做到有人情味、有原则的方式,深得民心。

塑造稀缺性,反向刺激群老社群用户活跃度,让他们更加珍惜留在群里的机会。

前期由于是为官方学员服务的课程,自然来者不拒,作为第一次尝试,定位就是用于组织辩论活动,无所谓淘汰,不活跃和潜水的均可视为观众。

逐渐进行,人员筛选,用户分层,会员付费。

社群志愿者:从社群内部选拔、招募,时间精力志趣合适的合格人选。

社群门槛:实行积分制(按照打卡表态+优质发言+唇枪舌战)

我觉得,免费,真的是最贵的。因为,浪费掉了时间成本。付费,不一定就值得,容易错过机会成本。但是,如果能够去“付费践行”,绝对不负光阴。

付费购买,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功利”的事情上,才是最有价值的。

付费需要思考,需要权衡,且容易被想起、唤醒。免费,则无所谓。光这第一步,就已经筛掉了很多很多光想不做的人。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我第一次的知识付费,贡献给了【剽悍一只猫】的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个方法,那是我在出差的高铁上,突然觉得不该混子日了,要学习学习,于是浏览看到,于是迈出了第一步尝试。然后,认真的听完了课。虽然,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

后来,知识付费越来越火爆,好多的免费课程分享,我都扫了码,关注了公众号,进入了社群,可是没听过一节。还有好多付费的课程,堆积如山,没有学完。经历过这些后,我在思考,社群免费好还是付费好?课程的价值体现和成效怎么样去衡量呢?

接地气,说人话。就是,付费多少还能认真学一点,但比起自己骗自己的免费。我想,我们浪费掉的时间,失去的机会,才是最贵的。

社群招新:我当时在私塾做【请辩社】的方式,就是做了几张海报 吸引大家 好像效果还不错,对于当时我的能力和水平而言。人数从几十人,到100,到200,到300......(属于内部社群招新)

现在,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朋友圈、公众号、垂直社区、社群、线下活动。

社群未来:它一年后的样子

从下面五个维度描述它——暂不敢想象,不可描述,哈哈

1)它会有多少会员?   

2)它会覆盖多少城市?

3)它会提供哪些服务?

4)它会需要多少人管理?

5)它会给你挣到多少钱?

请牢牢记住:

1)别老想着实现自己的KPI,要想清楚社群凭什么吸引用户。

2)社群规则告诉用户什麽不能做,社群引导告知用户应该做什么,这两样都需要筹备。

3)制定社群淘汰规则,并将它提前告知用户。

4)思考社群一年后的样子,即使再缺用户,都应该设置入群门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