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初八,按照旧时的说法,算是正式的开启了过年的模式。
我大早就给母亲打了视频电话,告诉她我昨天已经收到了家里寄来的腊肉腊肠,而且昨晚已经吃上了,今年做得格外好味。
又是满满一大箱,三十余斤,幸好快递员给送上门,否则我去小区门口自己扛真费劲呢!
从我开始留在北方工作的那一年起,历经二十余年,母亲每年都会给我寄一箱家里做的腊味,从来没有一年落下。
我虽然远隔家乡千里之外,依然可以品尝到最本真的家里的味道。
每年母亲都会在一进入冬月(农历十一月)时就去市场购买猪肉、排骨、猪肠、猪肝、猪耳、鸡鸭鱼,甚至于还有猪蹄猪心猪舌等等,因为量大,有时要去好几次。
我每次想到母亲拉着一个小拖车,满头白发,在寒冷的天气里来回奔波,心中都不由发酸。尽管有时哥哥姐姐会去帮忙,但母亲依然每年亲力亲为。
从买肉、清洗、切块、调料、腌制,尤其是灌香肠,都非常费时费工夫。
先不说清洗猪肠是多么麻烦肮脏的一件事,灌入肠衣的猪肉也要一刀刀切成小块来再拌料腌制,然后一点点装入肠衣,用棉线一段段分隔扎紧,还要晾晒数日。
以前住平房时还要用木头沫熏制,现在住楼房没有条件,只能靠太阳晾晒了。
在四川,每到冬天,家家户户的门前或阳台上都挂满了腊味,这早已是川人的习俗和一道特有的风景。
现如今人们物质条件好了,许多人不愿意去费这个事儿,都会花钱让肉铺的人去代做香肠。肉铺做出来就几乎全是一个味道了,失去了以往每家独有的滋味。
母亲总怕别人调不出自己满意的味道,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来亲自做腊味,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给千里之外的我寄来家里的味道。
母亲七十多岁了,我不想她再这么辛苦,每年都劝说她少做些腊味,她却说一年就给我准备点儿这个,别的她也弄不了。
我知道母亲的心情,她生怕自己的幺女远在异乡,吃不到家里的味道,揪心得很。
她也固执的认为,再大的超市和万能的网上购物也买不到从小就熟悉的这份家乡味道。
虽然我早已结婚多年,和婆家关系融洽,也每日里好吃好喝的。但母亲依然认为南方人嘴刁,不能习惯北方的面食,依然认为我日益圆润的体型还是太瘦。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在北方多年,她也来北方数次,我每次都殷勤地带她去品尝各种北方美食。
但她却对烤鸭、涮肉、卤煮、各式糕点和面食,甚至于高大上的自助餐都接受欠佳。
以至于每次到了我这里都要大包小包的带东西,不仅带时令水果蔬菜,甚至于调料干货,有一年居然还带了一桶菜籽油和一罐泡菜水。
来到我这里,也不顾年纪老迈,人生地不熟的,自己走路老远去买菜,亲自掌勺做出各种复杂的菜,还认为我们太可怜,吃的如此糟糕。
我们被她所做的扣肉、酥肉、粉蒸肉、炸丸子、酸菜鱼、回锅肉、糖醋排骨等惊得目瞪口呆,这些只有去饭馆才能吃到的解馋的菜被大家吃的满嘴流油,心满意足。
母亲越来越对我当年的远嫁感到深深的懊悔。
她这么多年一直念叨,要不是女婿好,又是地道北方人,不好远离父母。否则真是要我回到家乡小城去,哪里用如此辛苦工作奔波,甚至于连口舒心的好饭都吃不上。
我一直认为,四川人对吃有着一种迷之热爱。这种热爱使得川人对饭菜挑剔,不对口的饭菜宁愿不吃,也绝不将就。
母亲年年寄来的腊味,几乎能支撑千里之外的我熬过一整年对家乡美食的惦念。北方气候干燥,有时候吃着腊味也觉得油腻了些,可过一阵儿还是又馋的不行。
一年又一年,家乡的腊味总会如期而至。以前住宿舍时没有条件存放,母亲寄的少些,那也让我的舍友们垂涎三尺,眼巴巴盼着。
现如今我自己有了房子,又买了双开门大冰箱,母亲更是加量的给我寄来腊味,让我可以慢慢的品味,淡淡的思乡。
我想,还有许多如我一般远离家乡的孩子,在寂寥的夜里想念家人、想念家乡的味道吧!
但愿你们也可如我一般,在此时取一块腊味,用水蒸煮后,就着一碗白米饭,大口地吃下,然后压下心底满满的乡愁!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67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