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收获:
1 一个品牌的建设,女性+旅行+服装的定位是Molly跟随自己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形成的,而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加上Molly和三儿媒体人基因带来的催化作用,逐渐让绽放品牌的成长走上了良性和逻辑的轨道。
2 从绽放之旅到绽放微学院再到绽放花园是一个品牌自然而然的生发过程,因为品牌定位是女性旅行服装品牌,有了带领女性绽友在旅行中感知当地、感知彼此的需要,所以做了绽放之旅;因为绽放之旅的分享效果很好,有了社群组织化管理运营的需要,所以做了绽放微学院;因为绽放微学院的亲密互动,有了同地区、跨地域线下聚会的需要,所以做了绽放线下俱乐部——绽放花园。
3 将自身资源优势聚焦在绽放品牌建设的主线上,虽然绽放的社群活动产生了促进女性心灵成长的溢价效应也并没有因此而分心。这个动作的加和减,就是在定义绽放的品牌文化,品牌不只是产品,品牌是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样有种子生根、发芽、发育、成长的过程。三儿最终给绽放品牌文化的定义:认知自己、一点点的做这个品牌、传播生活中充满能量去走的这种力量。这个总结特别用心,精准的描述了绽放品牌的生发旅程。
4 品牌建设的两个方面:产品+营销。精炼,让我重新体会了学习小米案例时自己对社区的定义:一个功能性团队,拿互联网作工具,从用户选择开始,通过产品连接用户,构建品牌和用户的初步关系,持续运用营销(不同于销售的一系列事情,目的是深化与用户的关系),维护和深化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这种活跃的关系(线上或者线下)就称为社区。品牌建设的三个板块:推广+社群+自媒体。推广是单向的信息推送吸引眼球关注,社群是双向互动的深化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绽放社区),自媒体借助博客、微博、贴吧的平台链接优势来达到吸引用户的倍增效应。
三个感受
1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不再单一,不一定是环游世界,也不一定是财务自由。三儿和Molly的故事就是一种不一样的存在,在追求自由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做起了绽放品牌和绽友社群。我相信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
2 绽放之旅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三儿和Molly带着绽友们旅行,旅行过程中所有环节的需求都是自己摸索设计的,后来旅行的设计找到了一家私人订制公司,摄影的需求找到了专业的摄影公司来满足,其实是在发现需求之后做专业化的分工、整合资源达到协同效应。这里有两个要点,前期不是自己做的话发现不了这种需求;当自己做不经济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时候,就会进行资源的整合、分工协作(这可能是绽放品牌文化定义中的“一点点的做这个品牌”的内涵)。
3 三儿的关键词:品牌、产品、营销、社群、逻辑、顶层设计、成熟、成绩。功能性的团队根据CEO的顶层设计架构提供达成品牌建设目标的组织保障。这是个关键的落地环节,从孩子王案例中提到“目标+资源分配+员工激励”对我很有启发,我知道这块很重要,但是个短板。
两个改变
1 凭空产生的想法很难落地,看清楚自己的基因优势,在行动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通常需要专业分工和匹配外部资源,这可能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
2 看清楚目前的重点很重要,因为我的资源(时间、精力、优势和能力)是有限的。在产品层面,如果三儿把心灵成长当成一个重点,绽放可能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品牌的成长过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现阶段三儿把社群组织保障建设当成重点,可能绽放的品牌文化(使命、愿景、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违背了品牌发展的规律而使社群的基础不牢固而不能长久。
一个行动
1 有个电商创业的项目,需要和朋友再聊聊。
赵利豪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