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学会提问》,我的观念再一次被刷新,这感觉,真好。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使人伟大,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便是思想。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别人说什么好像都对,别人说什么都好像很在理。你学了很多东西却不敢运用,因为你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你有一种越学越乱的感觉,以至于你无法辨别真假。
这些都是因为你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我们一直在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好像不会独立思考就无法生存似的。确实,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就好比没有导航的轮船,乱飘。
学会独立思考之前,我们要学会提问。因为提问是通向思想的道路,我们在不断提问中不断思考,我们在不断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
如何提问?
当一个人希望你接受他自己的观点时,便会寻找各种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出自己的观点。
此时便得出一个模型
论题分为两大类:
(1)关于应该是什么。比如该不该做、什么对不对、什么是好和坏。(就像议论文)
(2)关于是什么,即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就像记叙文)
推理的支撑:
从论题到结论的思维过程最可能出现问题。这一过程中你要思考两件事情:逻辑、理由。
(1)逻辑是各种理由之间的关系,此时提炼出作者的理由尤为重要,当你提炼出理由,再进行整合,分析,关系判定便很容易找出理由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时,通过一系列的理由推出的结论的正确与否就显而易见了。
(2)理由是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而这些东西很具有干扰性。
比如一些理由就加入情感之后很具有感染力,此时你极易信服。又比如组成信息的词、词组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很容易一带而过,还有时作者会给出数据来显示自己理由的严密性,那么数据的真实性就很有待考察。
更深层次的分析便是理由分析,因为这是你不仅思考到表层的真实性,你还思考到了作者的价值观。如果你继续追溯理由的真假,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理由很具有欺骗性,这种欺骗性有时作者都无法发觉。
为什么这么说?给出模型:
极深度的思考:理由下面的假设。
理由的假设是未说出来的想法,它是非常隐秘的存在,隐秘到连作者也可能察觉不出来。
假设的分为两类:
(1)价值观假设: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外一种价值观的偏向。
说明白点就是价值观取向,比如作者认为集体利益大于跟人利益,法大于情。作者没有对此说明,因为作者认为是很对的。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面入手:
a.对方的背景
b.可能发生的结果(为什么他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很重要?)
c.找类似的社会争论,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用反串方式(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哪些价值观对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d.找到常见的价值冲突
(2)描述性假设:描述性假设是一个关于XX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未阐明的观念。
比如作者对男神的定义为:高鼻梁、大眼睛,高个子。
找到描述性设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面入手:
a.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b.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c.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d.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好处。
e.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最后,给一张思维导图,供大家思考记忆。
你可以发现,现在在利益驱使下,许多没有意义的文章出现在各个角落,你要学会辨别它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闲暇时看看书,或者听听书也可以,没事了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出去走走,这才是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