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幸运可不在于麻木不仁 毛骨悚然才是人情最好的一部分。
(蓦然想起萨特的思想——“并不否认不断做决定的需要会带来持续的焦虑,反而通过指出你做什么真的至关重要而强化了这种焦虑”。简单来说就是克尔凯郭尔那句:“忧虑是自由的眩晕。”在他和萨特看来,我们整个人生都处在悬崖峭壁的边缘。 浮士德站就是这样将指尖探入灵魂的褶皱,触摸到了生命最本真的悸动:"我的幸运可不在于麻木不仁,毛骨悚然才是人情最好的一部分。"这声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恰似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人类精神世界最隐秘的角落——那些让我们颤栗的恐惧、焦虑与挣扎,恰恰是人性最璀璨的明珠。
在书斋与魔鬼的契约中,浮士德的灵魂开始了永不停歇的漂泊。当他在玛甘泪的爱情里品尝甜蜜时,那交织着罪孽与纯真的情感,如同带刺的玫瑰,每一次拥抱都鲜血淋漓。这种"毛骨悚然"的体验,让他的生命从冰冷的知识牢笼中苏醒,开始在爱与痛的熔炉中锻造灵魂的温度。正如残雪在《地狱中的独行者》中所言,浮士德的每一次颤栗,都是对人性深渊的勇敢凝视,这种凝视本身就是一种救赎。
魔鬼靡非斯特的赌约,恰似一面魔镜,映照出人类内心永恒的矛盾。当浮士德在宫廷中目睹纸币游戏的荒诞,在海伦幻影中追逐古典美的幻灭时,他的灵魂始终在理性与欲望的钢丝上舞蹈。这种颤栗的状态,让他免于沦为麻木的行尸走肉,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敏锐感知。
痛苦是因为还活着!
在围海造田的劳动场景中,浮士德的灵魂终于找到了栖息之所。当他在失明的黑暗中听见铁锹破土的声音,误以为那是自由之民在开垦土地时,生命的终极意义突然在颤栗中显现。这种颤栗,不再是恐惧的颤抖,而是精神升华的狂喜。正如尼采所说:"极度的痛苦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浮士德在痛苦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将个人的颤栗升华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敢于直面灵魂的颤栗,我们才能在痛苦的褶皱里找到生命的光。那些让我们毛骨悚然的瞬间,不是生命的负担,而是精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