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就让人读成书呆子了——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

      读了此书,我头脑中忽然蹦出一个这样的疑问:读书咋就把人读成书呆子了?

      呵呵,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强调读书重要性的时候比较多。比如,读书使人明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等等……

      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读书,别把自己读成书呆子(包子)了。

      何为书呆子(包子)呢?如果你读书总是让自己脱离实际,长时间沉浸在书中虚构或夸张的一些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不愿面对生活的真相,那就有些遗憾了,说明我们读书读成个“书呆子(包子)”了。

      书中,阿廖沙(作者)在这个方面就做得很好。当他读了很多书后,发现书中讲到的许多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他身边和眼前的事不相匹配,不相吻合时,他没有失望,而是勇敢的选择面对现实,面对为了生活所要面对的残酷。作者通过书中所写与展现在他眼前活生生人们的生活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差别是很大的,为此产生过许多次心理冲突。

      直面人生,不沉浸在书中美好事物中。为此,他经历一番心理矛盾挣扎后,还是理清了读书的真正意义——不是可当作吃饭穿衣去做的事,而是在精神上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所以,他没有为了能读更多的书,而放弃每天为了维持生计去劳动,他总是在保证能填饱肚子,生活能继续行进的前提下,利用余下的时间再去想办法找书读。

      多读书,用好掉,就是好事。作者就是利用书读得多而得以在那些人中立足。我还认为,阿廖沙能在那些与他有很大差距的人中生活下去,也得益于他能很好的利用读书的一大用途——丰富精神生活。比如,他在多个场合充当朗读者的身份,每当晚上人们无聊的时候,他就为那些人阅读,为他们讲述书中的故事,让那些人在精神上得到了熏陶,所以人们总是很喜欢他。多次扮演朗读者角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货船上当洗碗工的那次,本来货船上那位有一定地位的厨师本身对人是很凶恶的,但对阿廖沙却很仁慈。原因是当他知道阿廖沙识字,喜欢阅读时,这个人总是要求阿廖沙晚上为他阅读很多书上的内容。有意思的是:连续这样读了几天后,这个人竟要求在阿廖沙平时需要干活的时候为他阅读,以致于每天要求他洗碗筷的事都不能完成,后来被船上老板批评了。由于这个人在船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便对老板说“这事(没洗完碗筷的事)就算记在他头上”,有时呢却把本该阿廖沙去完成的事安排给另一个伙计做。就这样,他们俩成了精神上能沟通的要好朋友。

      书读得多,用不好就成书呆子(包子)。有时,我忍不住边读边暇想:如果阿廖沙不能很好的解决书中虚构故事与现实人们之间发生事差距的冲突,他总是一味去相信书中那些美好的故事,而让自己更加不想去面对现实生活对他的残酷,那么,他无论读了多少书都不会对他的人生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那就可以说是读成书呆子了。因为,每个人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既然多读书不能很好的指导你前行,不能让你生活得更好,那还读它干嘛!

      (自省)每天要做的事做完,有多余时间再读书。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自己,别让自己读成一个书呆子(书包子)。我认为当下的自己爱上了阅读固然是件好事情,可以每天坚持在家阅读。只是有一个前提条件:每天把家里的家务事都安排做好后再进行阅读。否则,如果为了阅读更多的书而把家里的环境卫生放得不如以前,或者说放得乱七八糟,那就失去这种业余阅读的意义了。

      最后,我的人生感悟是:请记住,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如果偏离了这个标准,请及时作出调整吧!也包括读书这种伟大的行动。

……——……——……——……——

(阅读后,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