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念一个人,就会变成微风,轻轻掠过他的身边。就算他感觉不到,可这就是你全部的努力。人生就是这样子,每个人都变成各自想念的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做个禁欲系的书呆子,何必同这个世界和解?
因为我妈担心我读成书呆子,也觉得我身上有一点书生气,所以我想写写书呆子。下面的材料主要是引用(余秋雨/周国平)《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讲的主要是读书以及“认死理”的书呆子,结论是人要有一点精神。
三十岁后我对我的存在和我存在的世界自发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惑,于是我想读更多的书去解答疑惑。读了更多的书后我知道了更多又产生了更多的疑惑,于是我又自发地想再出去走走看看解答那更多地疑惑。我的’自发‘,是不再像读书时老师或长辈告诉我有这样的问题要解答而去解答,不是别人说有那样的地方要去而去,而是完全由自己的内心产生疑惑及由此产生想要去解答的欲望然后自己去阅读去行走寻求解答。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所以我主张一个人一定要读书,你真正读了书,你是有根的,你不读书是没有根的,你没有根就营养不良,不能壮大,就很容易被风吹跑。网络不但导致了阅读率的下降,而且由于它是强势媒体,现在的印刷媒介、出版界也在被迫地或者为了利润朝着这个方向走,出版的书越来越快餐化。----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周国平/余秋雨)
第二个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重视阅读了,要尽量把业余时间用来读书,那么我告诉你,其实一个人所能读的书是很有限的。我这个人可以算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一辈子在读书,读书就是我的工作,尽管如此,我也觉得有很多好书我可能来不及读。
完全不能激发你的思考,读了以后一点收获都没有。不要以为平庸的书无害,世界上平庸的书实在太多它们占据了数量的优势,你一不小心就会落在它们的范围里。它们真正是在害人啊,不但占用了你本来可以读好书的时间,并且使你在精神上变得和它们一样平庸。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要去读那些好书。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或者说它们起码是有定评的好书。如果你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经常读那些大师的书,你就会知道,它们和平庸的书的差别真是一条鸿沟,完全不一样,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平庸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你为什么会喜欢一本书?是因为你和活在书中的作者的灵魂有一种亲密的关系。我称之为精神上的亲缘关系,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的灵魂觉醒 了,你灵魂中本来有的东西,你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在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这种感觉特别好,这是我们喜欢一本书的理由。
说完了读书的好处,再来说说读书的坏处。中间有一段可能不相关,但我觉得精彩还是写下来了。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并以身殉国的,往往不是那些享受了这个国家种种好处的人,而是平时并不得志的民间人士,是那些“处江湖之远”的寻常百姓和文弱书生。夏坚勇不无愤慨地说:“太平盛世,天下是达官贵人的天下,可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天下便成老百姓的了。”这话说得真好!我以为,这才是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好注脚国家兴盛可以分红时,匹夫无份;国家危急需要救难时,匹夫有责。
为什么这里要说读书人呢?因为读书人最有可能认死理,是认死理的代表人物和带头人。读书人的特征是“知书达理”。知书,就有了“认”;达理,就有了“理”。而且,由于读了点书,知道些故事,明白些事理,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虽然事实上并不一定),这就有了“坚持”(死)。所以读书人多半有些呆气,叫“书呆子”,而呆气也叫“书生气”。
这着实让人讨厌,但并不可怕。其实读书人除了认死理以外,也没别的能耐,你让他认就是。他说得不对,你可以不听,何必不让他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此在那些实行开明专制的朝代,只要不指名道姓地骂皇帝,言论还有相对的自由,书生意气也就一脉相承,不曾断了香火。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候,这些呆子还会本着不问恩怨只认死理的精神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即便抵挡不住那“武器的批判”,至少也能振奋人心,不至于消弭了士气。
但书生意气的可贵,并不在于掌握了知识,更不在于掌握了真理,而在于坚持,包括坚持和你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可能是错误也可能是谬误,却并不因此而没有存在的权利。你可以反对他们主张的“是”,但不能反对他们的“求”,更不该反对他们“求是”过程中的坚韧和执着。
事实上,没有了独立思考,就只有人云亦云;没有了书生意气,就只有奴颜媚骨;所有人都不敢讲真话,就只好说假话。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让我知道,我想请你吃个饭。毕竟能静下心来读这么长一篇文章的人已经不多了。总结一下我自己对书呆子的认识。缺点在于读了点书,知道些道理,拥有“蜜汁自信”,自命清高,自拖无为,自以为了不起,让人看着就不爽。优点也是有的,拥有精神追求,国家有难时,他绝对不会跑,视死忽如归,不会做小人勾当,尽管看你不爽,也不影响他对你的价值判断。最后我想引用一段易中天老师的话作为结束
“执着好不好?做一个学问家,执着是好的。做政治家,执着就不好,而且是大忌。政治家需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该坚持时坚持,该妥协时妥协,坚持而不失灵活,妥协而不失原则。”
万一世界有一些角落未被任何现成书籍覆盖,那就该考虑写一本书了。你可以剥夺一个人出版的权利,却无法剥夺他写作的权利。我一直搞不清,这是一个真实的电影镜头,还是我的臆想?一个人面对熊熊大火,火中是自己所有的著述。他平静地说:“我还可以再写出来。”那一刻,他就是造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