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晋
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记,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老姨父的旧箱子里翻出来的厚厚两本无删减版的线装《西游记》。当时真的是如饥似渴的在读,不认识的字全跳过(不喜欢的段落也全跳过),磕磕绊绊着竟也全都读完了。后来实在没书可看,就把书里喜欢的情节再看几遍,两本书翻的都掉了皮,卷了边。
那时候看书完全是看热闹,对书中的内容一知半解。结合电视版的西游记,让我心中有很多感慨和疑惑。大闹天宫,让我觉得大圣威武,能把天兵天将都打得落花流水;三打白骨精,觉得孙悟空好聪明,火眼金睛,是不是妖精一看一个准儿;再到后来被观音菩萨哄骗着戴上紧箍咒,就诧异了——果真是一物降一物吗?求真经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妖怪,我就纳闷了,能打得过成百上千天兵天将,怎么就降不住人间的小妖小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带着疑惑,买了本无障碍版的《西游记》,从一开始的“鲁迅教你读书”就很精彩:
读专业外的书要放轻松,就像去公园玩儿;
博览群书好处多,遇到难题跳过去再向前读,读着读着就明白了;
要“读~思”结合,思考是重点。
要说如果不看这个,现在可看的书太多,就这么一头扎进去读,还真有点盲目,这下,对经典名著怎么读这个问题就有了清晰的解答,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就可以尽情的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