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教育与现代化的社会严重脱节,学校教育还在用流水线式的方式向社会输出商品—学生。学校只注重一个结果,那就是成绩,用成绩来决定商品的合格率。最终父母和社会都只有一个导向就是成绩优异才是好学生。所以也造就了太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过自信息化开始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浓厚接受较新的理念。一大波觉醒的人已经走在路上了。
过去旧有的教育模式就是符合旧时代的,人们不需要有思想,听从安排就可以了,不管有多差都有人管安排工作。而新时代需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学生如果还是中庸者,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优势、劣势,又如何知道该怎么样努力呢?
新时代的学生们不再需要固化思维,想要成功,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非同一般的创造力、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长远目标的判断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只为了应付考试得到高分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学校需要调整教学风格和相关课程,来提升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
另外,过去的教育体制引发的三大问题:学业、校园文化、生活技能,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来。学习成绩出现断层,好的非常好还很有压力,差的非常差还很厌学,学校为了掩饰自己的问题还在考卷上动手脚,学生不尊重老师家长,学生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等等太多问题了,无一不是在述说教育有多么的失败。这些我都遇到过,也深感痛心疾首。
我在马丁•塞利格曼博士(世界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的一本书中看到过关于教育方面的结论:“培养孩子……远不止是修正他们犯下的错误。它关乎到辨识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美德,帮助他们找到可以尽情施展这些积极品质的个人定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旧时期学校的教育和父母们接受过的教育与其结论是相反的。难怪教育的三大问题越来越明显。逆人性的教育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结论中提到的修正孩子犯下的错误,回想过去的经历和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打击式的,老师和家长太专注于发现孩子身上错误的地方并让其改正,有的时候还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大人们都还讨厌被指出过错,更何况是孩子们呢!我觉得结论的重点在于后半部分,辨识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美德,我始终要相信人生而带有优秀品质,如何激发出来才是教育应该做到的,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更差。帮他们找到一个可以施展的环境,不断强化美好的内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通过打击强化错误成为一个更差的人。后一种做法便是旧时代教育领域建立起的“病态模型”。
学校教育应该以塑造完整的人为目标——以思想、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完整为目标,帮助孩子培养独特的个性、价值和潜能。这不仅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甚至学生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开放包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