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惊响,光亮四灭,灯暖台中。极具闽南地域特色的戏曲曲调一响,木偶戏青年演员胡力伟便右手高持勾牌,左手轻扯提线,携泉州提线木偶经典丑角——小沙弥一同从台侧滑稽登场,人偶相融,一顿一跃一跌一弹出奇一致,观众随台上表演或屏住呼吸或拍手叫好,这是泉州嘉礼馆极为常见的一幕。
泉州嘉礼馆掩身于繁华西街的古远老巷中,密集的人群聚集在这里,但总有一些空间属于泉州木偶戏,慕名前来观看木偶戏的人络绎不绝。据剧团负责人介绍,现在团里的演员主要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六零后、七零后、九零后。
李煜琪属于团里六零后的演员,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从1992年学习木偶戏至今已有近三十年,陪伴着木偶戏走过了多年风风雨雨,木偶戏于他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老友。泉州木偶戏是一代代泉州人的童年记忆,木偶戏班下乡搭台、表演唱戏,乡里乡亲呼朋唤友、翘首以盼、欢欣雀跃,老了回想起来正是一份珍藏在岁月里的温暖时光,李煜琪深情谈起当年“最早基本上是下乡演出,算是本地风俗吧,逢过生日、结婚、或小孩子满月,就会有私人请我们去演出。”
如今泉州木偶戏早已不负当年光景,观众日稀,留不住青年人才,八零后在团里遗憾缺席,集团编制有限成为限制木偶戏传承的一大首要因素,李煜琪无奈感慨“招进来的年轻人没有编制,自然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一些新进学员的心态。”
胡力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木偶戏专业,是团里头一届本科生。当初一同学艺的同学现今只余两人选择继续木偶戏表演,其他人相继流向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进入更有“钱途”的行业。青年演员张育淳坦言“当初一起学习的有十四位同学,现在到剧团的只剩下五位。”每个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的更迭下似乎都逃不脱这样的命运,每一届木偶戏学员班子注定会慢慢减、慢慢减,人数终究逃不过走向零星个位,曾有一届,一个班五六十最后只剩一二,真正传承下这个技艺的人少之又少,不免惹人唏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泉州木偶戏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学习比较困难的剧种,一个木偶重四五斤,人们只看见演员在流光四溢的台上灵活操纵木偶,在区区两手下,木偶如一个轻轻小纸人翩翩起舞,却不知要做到这般从容自若,演员在台下该付出多少心力。张育淳打小观看木偶戏的下乡表演,对木偶戏的热爱就此深扎心底,怀着这一腔孤勇,他义无反顾地接过木偶戏表演的衣钵,还是一张白纸的他早期花费了无数时间在锻炼臂力上,“的确很考验人的毅力,在学校训练的时候,经常一拿这样几斤的木偶就是半小时”,他半开玩笑的戏谑道“可以边看手机边拿木偶,假装自己已经没有意识了”。“万事开头难。”无数艰辛过往都被他这轻飘飘的五个字云淡风轻地带过。
谈及传承,三人一致认为要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将观众人群扩大到老少皆宜,并谋求与学校合作,从小培养孩子对木偶戏的兴趣,寻找接班好苗子,不能让木偶戏在他们手上断掉。
西街头被车水马龙挤得热闹非凡,人们在尘世中不断来回奔波着,深巷中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愿意停下来,抛却其他,静静观看一场荡气回肠的木偶戏,二胡唢呐齐鸣,琵琶笛子四响。
木偶戏满身风尘仆仆地走来,旧时光里她是个美人,我爱她古典雅致的皮相,亦懂她历尽沧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