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但是小说中的Soapy为何幡然醒悟后却处处无岸?
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的黑暗。但从中我们能否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提炼出另外一层借鉴意义呢?
小说中Soapy由于寒冷与饥饿,却有碍于面子不肯接受政府的阶级。不得不去做一系列违背法律的事。妄图以此可以进入牢狱,享受比现状较好的待遇。但阴差阳错的都没能如愿。在听到教堂的钟声后幡然醒悟,正欲追寻新生活时,被警察以荒诞的理由逮捕。在佛学的教义里,我们可以借此理解为:海非海,岸非岸。岸即是海,海即是岸。所以无论Soapy如何挣扎终究无法脱离苦海的束缚。只能终其一生的挣扎。打机锋?哈哈,看个热闹。
那究竟该如何面对“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谆谆教诲呢?要辩,辩经。自己和自己辩。辩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能让自己信服,也能给“无岸”的Soapy一个交代。辩着辩着,就编了。正所谓海非海,岸非岸。是故岸即是海,海即是岸。海是岸的岸,岸是海的海。所以岸不是岸,海也不是海。是自己对待事物的看法,是自己面对生活的姿态。Soapy起初认为自己是深处苦海,而入狱是自己的彼岸。但是负责超度的美国警方显然不怎么负责。而后Soapy将苦海与彼岸的设定交换,却惊动了警察。死生轮回,无穷无尽。“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设定,自己的感官便被此支配。Soapy永远找不到幸福,也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小说的结尾是荒诞的,是欧亨利特有的,也是那个时代的。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美好未来皆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