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上课,我请孩子们来说一说,上周在家里都读了哪些书。有人说,自己最喜欢的是《阿惠和妹妹》。我们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探讨细节,品味姐妹情深的成长心路。
第一次见面时,敏感害羞、不敢表达的小姑娘,这次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明显有了进步。不但能完整地讲出故事大意,还添加了自己的评论和想象。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诗·歌。
四五岁的小朋友,先从读歌谣、唱儿歌开始。我准备的课文,恰好呼应了刚刚讲过的绘本故事,姐妹俩手拉手过马路。
从朗读课文、到识字,一气呵成。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讲完第一篇课文后,到了每个孩子各自展示(presentation)的时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诗·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唱“找朋友”“两只老虎”的儿歌,有的朗诵古诗《咏鹅》、《春晓》和《忆江南》。气氛热烈又有序。
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入第二篇课文,《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引自“百度百科”)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看上去很难吧?可是经过了刚才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兴致勃勃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下课的时候,我问:回家的作业,想读第一篇课文、还是第二篇课文?家长说:他们肯定都选第一篇呀!
让人惊喜的是,孩子却主动选择了第二篇。儿童对美的东西,有天然的感知力。只要我们用心启发和引导,学习中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后记# 有家长问我:为什么要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上课?为什么每次每个孩子都读不一样的书?
上一次,小C借回家一本《小青花》,她说一眼就喜欢上这本书了。今天上课的展示时间,小C给大家分享了这本书。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别的孩子都认真地听着。下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哪些书要带回家去读?一个孩子马上把《小青花》抱在怀里。如果没有小C的分享,这本书未必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让孩子们互相影响、交流、分享;体会到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