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日)老张说,他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校长召集学生们召开大会,同学们齐刷刷地站在教室门口的操场上,一位身着灰色咔叽布上衣,衣服的上兜里别着两只亮闪闪的钢笔,戴着一顶蓝色帽子的中年男人,在校长主持下,开始讲话,那位讲话的领导是县里教育局派来的,他讲话的内容是夸家乡好。让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家乡,报效祖国。
老张说,这位领导讲了很多,他别的内容都没有记住,只有几句话他至今没有忘记。领导说:“同学们,走千走万,离不开咱们县,吃米有米,吃面有面。”可见,吃是那年月的头等大事。这里的人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吃了吗?”
昨天,写了老张第一次吃上了米饭。其实,在他们家乡,面食也是不少的。他说,有一种用小麦做的风味小吃,当地人叫“麦仁酵子”,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全国也就这个地方有,“麦仁酵子”有着米酒所没有的麦仁香气,味道很醇厚,口感极好,略带有丝丝的酒香,它和江米甜酒的做法极其类似。
首先将麦子洗净,放在石臼里去掉毛皮,稍微碾磨一下加工形成麦仁,将麦仁洗净像煮饭一样开始蒸,然后挖出摊开晾凉。将酒曲擀压成粉状,然后均匀地拌在蒸熟的麦仁上,装到一个干净盆里,盖上保温用的衣物,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放上两天,就可以食用了。
这种“麦仁酵子”,香甜可口,不能多吃,多吃容易醉人,虽然不及白酒之浓烈 ,也会让人像喝酒般上头。他说,在他们家乡有的人家会将“麦仁教子”加上水,打上几个荷包蛋,做成汤来喝;有的人家像吃米饭一样,舀出来直接食用;有的人家会用它来蒸馒头,然后用作馍头。
老张告诉我离开家乡后,漂泊在外地,辗转去了多个地方,他尝试用当地的麦子来做“麦仁酵子”,都没有成功。做出来的“麦仁酵子”不是味道发酸,就是味道发苦。他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年他回到家乡小住,尝试着又做了一次,鬼使神差般居然成功了,那一刻,他心里百感交集,他隐隐约约意识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正像茅台酒之于贵州,天、地、人、空气、水、微生物等小气候的使然。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麦仁酵子”就难以做成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是父母在那个环境下的产物,无论他走多远,都刻上那个地域的印记,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抹不掉也无需抹掉。家乡就是那一生也走不出去的地方,魂牵梦绕之地。也许在别人眼里,它是那么的贫瘠,那么的普通。或许,多年以后,那时的人,不再有乡愁。
老张的见解独特而深邃,他从一方的饮食特色,做了多层面的思考,不管对错与否,都值得尊重。他说,还有几种美食在他的记忆中翻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