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成长总是在自己打脸?
还记得我遇见过一个50多岁的北漂大叔,他是个中医,喜欢一些养生的节目。
几年前他在我面前说F城市的人不好,这方面那方面的,我特别不爱听,还和他顶嘴,你不是F城的人吗?你不还找个F城的老婆吗?凭什么批评F城人不好?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没想到现在我也这样了。
事情才过去短短两三年,我就啪啪的自己打脸了。当我从上海工作一年,再回到故乡的小城,一切如旧,我却变了。
变得看什么都不顺眼,年轻不懂得分寸,常在朋友圈诉说对家乡的不满,下意识的看到什么都会拿北京上海比较。
就连公交车,路边的垃圾桶都觉得不好。那时我还没学会知而不言,看不到一座城市的优势,更不会去想,如何才能从恶劣的环境里化腐朽为神奇?
只知道拿四线小城和一线城市比,是太天真了,其实将一手坏牌打好才是本事。万事万物,重要的是人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02
去年,我在微博上提过一个问题,“在故乡的小城市生活太难了,……怎么办?”
有一个陌生人给我留言:“那就努力成为小城市里的最优秀的人。”
看到之后,我瞬间感受到了能量,我才二十几岁,凭什么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呢?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有一万种可能。于是我更努力的读书,学习,思考,也逐渐的接受了知识付费(对于这个新鲜事物,我最初的怀疑的,拒绝的。),尝到了知识付费的甜头。
因为知识付费我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笔试,只要付少量的钱就能跟着全国一流的老师学习,比家乡几千元的面授班还好。
因为知识付费,我加入了两个写作训练营,遇见了全国各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每个人都有趣,有故事,年轻,阳光,温暖,偶尔也有年纪大的,三四十岁,甚至退休的也来和我们做同学,利用闲暇时间提高自己。
因为知识付费,我对我的网课的付费项目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并且把《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课程和社群管理上。
通过不断努力,城市对我的禁锢越来越少,我更加的开放自己的思想,刷新从前的认知,培养创新的思维。
如今,没有钱我一点也不恐慌;被质疑,我一点也不迷茫;能看见更多有用的东西,和我身上的更多可能性。
心中希望的灯塔亮着,便多了几分宠辱不惊。
03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改变,选择,适应三者是什么关系?”
一个叔叔说:“如果不喜欢一个环境,那就去改变环境,如果没办法改变环境,就去选择环境,当不能选择环境的时候,就适应环境。”
大概是这个意思。
我以为小城市没有希望,是被逼无奈离开的,我不顾一切去了北京,是的,穷则变,变则通,这次说走就走的流浪,为我换来了人身自由和经济复苏。
赚的再少,也能攒下点钱,借了1000块,两个月就还上了。
代价是冬天的北京,雾霾极重,早晨经常看见大牌子上滚动播放着,今日哪条高速路不通,那个机动车限号。
我咳嗽一个月也不见好,从家里买的药也没太大用,第一次吃药吃了那么久,晚上咳嗽半夜睡不着,后半夜能睡四个多小时,早晨五点就醒了,继续咳嗽,害怕吵醒室友,不想扰民,只好穿衣服去卫生间咳嗽,带着水杯,喝水,好点了,再回去。
躺着不睡看手机,能不那么咳,等到六点多不咳了,我订个闹钟,接着睡,睡到快八点起来上班。
后来经济缓解了,我辞职了,回来后才意识到,我得了咽炎,慢性咽炎,迁延不愈,从哪以后,一到秋冬换季就发作,小感冒都能引起复发,没有在北京那么严重,能睡着觉,我也知足了。
年少无知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只有逃离,这个城市不好就换个城市。渐渐的发现,环境也是可以自己努力创造的,并不在于距离的远近。
04
以我们今天的科技和信息传播速度,想要和远在天边的人交谈只需要一瞬间。
每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链接到一切资源,当然不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受经济和人们思想的限制,仍然有明显的不同。
但是,就个人而言,受到的影响可以最小化。我们是可以移动的,买张火车票,飞机票,高铁票,可以去任何地方旅行,开会,交流,分享,参加培训。
至于环境,是可以培养的,就像劲草,已经聚集了天南海北的,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小伙伴。
多和不同的陌生人交谈,多读书,各种新媒体平台,付费社群,以及和大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总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给你惊喜。
参加全国统考,参加全国统考的考试会获得比小城市私考更多的一视同仁,更权威,无论未来你走到哪都国家承认。
每年抽出一些时间旅行,不跟团,一个人去小众的地方,住青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是成长,更深入的了解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见世界真实的模样。
不知道为什么?如今我觉得做任何事都有用,什么都不白做。哪怕是追剧也能领悟做人的道理,综艺也能看出嘉宾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人家什么品质。
《论语》有言,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