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整理于木子小伙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害怕过年。
我害怕是因为不知道该去哪里过,每到这个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无主物。
婆家没有勇气去,娘家没钱去,自己的小家也跟公婆搅在一起乱糟糟不忍直视,不想待。
为什么害怕回娘家,因为要用钱贴出来一条回娘家的路,上学的那些年,我跟亲戚们不大走动,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被送出来上学,不怎么回家的缘故,跟家人也不怎么亲近。
也许是我天性凉薄,对亲情淡漠。
我们这样的家庭,全靠自己折腾,家人帮不上一点忙,有时候还会扯后腿,我并没有因为生在这样的家庭感觉到羞耻,人生在世不称意很正常,所以我很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人生,也尽力去帮助我的哥哥嫂嫂,但是我的父亲,我该怎么样去讲,才能不会觉得我真的是个很凉薄的人?
我始终认为,一家人过得不好,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让这个家过得更好一点。
哥哥嫂嫂吃了没文化的亏,也是小的时候不好好上学的缘故,成年后也没有什么生意头脑,全凭一把力气去打工,但是依旧无法让一家人过得看起来好一点,总是为钱的事情发愁,前些年我没结婚的时候总是想办法接济他们,尽管我很多时候也捉襟见肘,但是依旧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这些年他们依旧外债没还清。
无房无车也不影响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业在县城好学校附近租房子。
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心态。
我的父亲,普通的小老头,没有什么退休金,不到六十岁的年纪,我说要不要找个工作打打零工贴补家用,他不愿意,太辛苦,尽管道德上来讲让他再为了那个家庭付出什么真的是大逆不道,可是,哥哥嫂嫂真的很需要家人帮衬一把啊。
可是我的父亲,他认为他已经没有义务去为哥哥做什么了,心安理得地拿着嫂嫂给的生活费,早出晚归出去散步,据说微信加了几个歌友群,风雨无阻地去相约某地唱歌,在家的时候就躺在床上玩手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看到和他同龄的亲戚,我的姨父年长他好几岁,还在工地当木工,我的姑父跟他同岁,还在新疆摘棉花,尽管我姨夫的儿子月入过万,儿媳开着店,尽管我姑父的儿子两口子都在医院上班,他们在我们当地县城都有房有车。
而我的哥哥嫂嫂什么也没有,我的父亲也不愿意帮助他们,而我,也无话可说,因为父亲确实没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了。
我嫂嫂说,没关系,他确实没有义务帮他们,他们没有怨言。
前几日,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我跟父亲在电话里吵架了,起因是,哥哥从外地打工回老家了,刚好赶上两个侄女放寒假,考试不理想,我嫂嫂给报了辅导班去补课,哥哥回去后就每天接送,我说既然父亲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来我这里转转,父亲嫌远不愿意来,我说那就回老家收拾一下房子,准备过年呗,我也想回去过年,父亲不愿意去,我说为什么啊,父亲讲,要跟着哥哥享几天福,有人做饭了,他要跟着吃几天,一年到头吃不上儿子做的饭,我说你还不幸福吗?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用你管不用你做,平日里你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还想要怎么样?父亲讲难道他这个年纪不应该是享福的时候吗?
我无言以对。
父亲不愿意回老宅,那个祖祖辈辈都居住的地方。
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去过年了,三年疫情,然后是孕晚期,然后是孩子太小,就到现在了。
毕业十年,一个人在外面面对破破烂烂的人生努力地生存,结婚娘家没有办,因为我清楚,他们无力办,孕晚期那年,我回不去,他们也不愿意来跟我一起过年,生崽的时候娘家也没有人陪,所以,我独立自强于我的人生。
我还是想修补一下我那个破破烂烂的娘家,依然希望他们过得好。
我该怎样去拯救我那个破破烂烂的娘家。
我又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过年?
小时候,那个家也是很温馨很有爱啊。
为什么害怕回婆家,因为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木先生也只顾着自己潇洒快活,小姑子没结婚之前,那个家加上木先生四个人,逢年过节都分别在四个不同的地方串门子,打牌、麻将、KTV等等娱乐活动,各自玩各自的,甚至整夜不回家,年夜饭也很简陋,包个韭菜鸡蛋饺子就是顶好的年夜饭,煮个酸菜鱼就是年夜饭的菜了。
没有崽崽的时候,我独自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不知所措,有了崽,第一年我也不愿意去了,借口值班,然后值完班在我的小家度过。
在木先生家过年的那几年,没有一次是开心的。
结完婚第一年按照习俗要在婆家过,刚好赶上小姑子出嫁,大家都忙着喜事而完完全全忽略了我这个新媳妇,除了我的木先生、公婆和小姑子我现在没有认识的人,没有人管我是否吃饭,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或者去哪里休息,所以我就像个智力障碍者,饿着肚子是常事,白天没地方去也是常事,在那个比我老家冷十几度的地方不知所措度过了第一年,甚至小姑子提出要在我的婚房出嫁这种事情他们都答应了,因为小姑子说,我的婚房布置还很新,也好看,她刚好用上,而就我反对。
前段时间还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与小姑子吵架了,我因为工作的事情没办法做全职,因此婆婆帮忙带崽,小姑子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买房子的时候买到了我们隔壁小区,我的小家与她仅仅隔了一条马路,从她没结婚开始两口子住在我的小家一直到快生了才搬走,有段时间把孩子送过来让我的婆婆帮忙带,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我的小家可以用垃圾堆来形容。
某一天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们起了冲突,原因是,崽出去玩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而且会搞坏,我表示很生气,就想教育他改正,我的小姑子手持孩子太小教育了也不懂的理念试图跟我讲道理,我就跟他发火了。
然后她带着孩子彻底搬走。
我彻底清静了。
婆婆偶尔还会跑过去找小姑子。
随他们去吧。
所以,我基于礼貌已经忍受了小姑子两口子在我的小家住了四五年,他们还想怎样呢?
他们走后,我赶紧把房子打扫了一遍,不属于我的小家或者没什么大用的东西全部清理丢垃圾桶,除了婆婆的房子,其他其他全部清理了一遍。
结果没有一周,婆婆又搞得乱糟糟的,习惯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和婆婆红过脸。
我与木先生因为什么走到一起,我已想不起来缘由,但我绝对不是因为爱情。
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主动与木先生去维系一个什么感情平台。
好在木先生工作性质特殊,一年回来一两次,我其实很喜欢这种模式,小伙伴说我这是守寡式的婚姻,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没什么感情,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只是徒增烦恼。
我们没有经济纠纷,各自财务独立,就像是合租的室友那样。
我们没有各种纪念日,不会互相庆祝生日,没有浪漫的鲜花惊喜。
小伙伴称呼我们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了崽以后,我突然想为自己活,为了自己好好活,所以我向木先生提出了离婚,他不同意,于是我起诉了他,第一次觉得人性本恶,木先生在法庭上讲我没有能力养孩子,没有钱,娘家也没有人帮我之类的话,真的是我哪里脆弱往我哪里扎。
他说得很对,确实没有人帮我带孩子,而我的工资确实也没有他高,我确实也不像他那样,能给孩子更好的经济基础。
结果在预期内,夫妻感情没有破裂,不予离婚。
起诉离婚给我也带来了好处,那就是木先生开始给我给钱了,我会每个月把家庭账单发给他微信,他会转给我。
尽管我们两个的交流方式依旧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涉,也许半个月过去了,他会给我打个电话问一下跟他工作有关的事情,让我帮他出个主意,而我也从来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我们更不会在微信上频繁聊天煲微信粥,他想看孩子也只是给他的妈妈发视频,不会给我发。
细数一年的电话记录,我与木先生的通话不会超过十个。
木先生快回来过年了,我很焦虑,我不知道以什么心态,跟他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不知道以什么心境去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会不会又是各种争执和吵闹?
可能我真的只适合自己一个人过。
这样的家庭,真的是让人很烧脑
下一步我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