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神洲逍遥猴

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的热映,让齐天大圣威风凛凛的形象又在我脑中回旋了好久。《西游记》的故事,我们中国人实在太熟悉了,“闹天宫”、“紧箍咒”、“人参果”已经融入了日常汉语中。四个僧人传奇的十万里游记,从古至今让多少孩童心驰神往、夜不能寐?

但是,西游记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而流传几百年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它对神妖精怪的瑰丽描摹,而是在叙述之余,为读者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以及数不尽的议题。其中有一个颇具代表性:皈依的悟空,是从顽劣狠毒走向方正贤良,还是从天真自由走向戒律的枷锁。从开篇的一只“灵猴”奋斗到结尾的“斗战胜佛”,曾经的美猴王得到了他想要的吗?

最早引发悟空访仙求道的契机,是他在水帘洞中偶然的心灵触动,忽然想到自己”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对死亡的恐惧,促使猴王离别家乡,跨海翻山寻访仙缘,企图跳出三界、不入五行,追求永恒的自在逍遥。

《西游记》的第一回,就像沈从文《边城》中前半段描写的一样静谧美好,直到猴王像一个饱经世故的湘西老船夫,突然悟到“被死亡抓走那一类事情”,情节才开始了自然却又剧烈的转折,演绎出整整一百回的精彩故事。

而读者的分歧也由此而起,价值的取向应该被定位在青灯古卷中长生,还是在快乐逍遥中长眠呢?现代文明人本思想的回归,更是加剧了这股争论的风潮。《大话西游》、《悟空传》等作品,无不是对传统西游故事的颠覆,发掘出了悟空身上更多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共性。

歌手黄阅在他的作品《凡间》中,以一个天界小神的视角,讲述了齐天大圣被镇压在五指山下直到取得西经的故事,最后感叹他“得到了真经却失去了一切”。这样的论断也引起了普通读者的共鸣,花果山的安逸生活就像人的童年,时间在无忧无虑间缓缓流过,直到我们明白了人生的责任与真相,不得不背负使命走出乐土,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一生。即使这样,每个人在内心深处最记挂的,却始终是懵懂记忆中的伊甸园。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失与得,只有齐天大圣自己心里清楚。但在漫长的取经生涯中,孙悟空想必也明白了一点,从他踏出寻仙的第一步,毅然决定离开东胜洲傲来国花果山时,就再也做不回那个能够成天与部众嬉戏厮闹的美猴王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前代猿猴形象分析 (一)先秦猿猴形象 先秦关于猿猴的记载并不多,而且还存在着部分如《山海经》中所涉及的“类猿物...
    Emrysyrm3阅读 13,606评论 5 17
  • 品西游之大闹天宫——钻探读书会讲稿 引子 把《西游记》称为我国古典神话小说的巅峰一点也不为过,《西游记》既被列入了...
    沐杰阅读 7,432评论 3 3
  • 有DOM,SAX,PULL等1、DOM:处理大型文件时其性能下降的非常厉害,这个问题是由DOM的树结构所造成的,检...
    Green_Apple阅读 3,311评论 0 1
  • 有些事,似乎一旦发生一次,就会让人感觉永远如此,这种惯性思维有时是不合理的。 一个平素正常的年轻人遭遇刺激,躁狂发...
    漫画Maurice阅读 3,276评论 0 0
  • 很多事,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当我在异地城市的大街上,迎面碰上了家乡的故友,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时,惊讶伴着激动,...
    滇宝阅读 2,8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