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参加一场线上教练辅导,辅导老师是MCC何巧老师,真正教练对话结束后,进入复盘导师辅导环节时,何老师反馈到:我作为客户有一个限制性信念,认为自己是左脑的,不擅长视觉化思维。针对打破这个限制性信念,何老师说其实不论是左脑型的人还是右脑型的人,我们对画面天然就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里面有这样一个视觉能力,所以我就想邀请您来玩一个视觉脑一个小游戏,可以吧?
我:玩这个游戏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我这回参加老太太的课,她在谈人的脑与手是交叉式。我发现老太太写字是用左手写,左手可能交叉右脑就比较发达。小的时候我就是左撇子,但是我看人们都是用右手吃饭,我就把它改过来了。实际上我是左撇子的,我就想要按照这个逻辑,我的右脑应该是发达的。
何老师:对,当然这个东西左右手的测试他不是完全准的。就是左手对应的右脑,当然如果我们都用左手,右脑会发达,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您自己。自己相不相信自己的视觉脑很发达,一旦您相信自己,这个视觉脑很发达,就没有人可以阻碍你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开始玩一下了。我很好奇问一下姜总,你爬过这么多的山,哪一座山是你最喜欢的?
我:最喜欢的山啊。我觉得还是神山了。西藏的冈仁波齐。
何老师:ok。 我很好奇问一下您,假如就想象一下,您现在就在刚刚冈仁波齐山上,你会看到什么呢?
我:现在这个季节要看是比较荒凉了,应该看到的是白雪皑皑覆盖着整个的山谷。
何老师:上一次你去的季节是什么样子?
我:我去那里在去年9月底。
何老师:那座山是什么样子的?
我:那个时候植被还是比较茂盛的。
何老师:还有呢?
我:整个走的途中就会看到有很多的是藏民吗?有磕长头的几步一磕头,然后会看到我们三位伙伴,一路就是往山上走,就会有高原反应。三个人的话表现好像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伙伴走到一站了,就拿出表看海拔,又升高多少米了?另外一个伙伴常常说多歇一会儿,太累了!我跟他们讲是走!每一次因为我走得快,我走到前面,等他们追上的话,我已经歇好了,他们刚坐下,我说走。
何老师:好的。我挺好奇问一下。当姜总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上面,看到这么三位小伙伴,在冈仁波齐这座山上面在往上爬。我挺好奇问你在那一刻,你觉得你在三个小伙伴里面,你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作用?
我:我起到的作用是主心骨啊。因为他们也从来没有登过这么高的山。然后他们还以为我不难受。 有的伙伴就讲,说我知道你也难受,只不过你不说出来,因为那是什么呢?那次登山我的高原反应很强烈,就是没有食欲吃什么东西,根本吃不下去,胃动力不足,但是我依然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他们都也没有这种高原的经历,也没有这样的经验。
何老师:带着这样的团队登上这样一座神山。对你而言,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跟意义?
我:我觉得就等于又完成了一个夙愿,我们一个伙伴到5645米最高点的时候,喜极而泣,我就觉得在那一次登山最大的意义不是来自于在山顶,而是来自于梦里面。
住在冈仁波齐那天晚上,第2天早上要凌晨去登顶,我就住在那山脚下,当晚做了个梦,我觉得是对我来讲是梦境,可能还真是有神山的感应。
在梦里,就好像与神山进行了一场对话似的。常人道世界有三极:南极,北极,西藏是第3极,在那梦境当中,我就觉得整个南极,北极,第三极都没有了,一片混沌。整个世界都完全合一了,融为一体了。
然后我跟好像跟神山的话,梦境当中有这样一场对话,他说你已经掌握了解密宇宙的钥匙,我说我没有,他说你已经有了,我就坚持说没有,他说你的确已经拥有了这把钥匙………就是做了这样一个梦,我觉得可能这次对我的价值观,如果说带给我的意义是什么呢?最后合一,世界三极全部融合为一体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返程后我再考虑可能我这几个角色,无论说你是去做高管教练或去做顾问,还是去做培训师,最后你应该都是跟世界三极似的。真的就是合一了。这个是对我最大的一个启示。假如带着这种“合一”的价值观,无论你做什么,最后都与三极一样合一。
何老师:假如你可以创造,很多的人都能够登上神山,那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我:真的就是从一个从“小我”变成了“大我”,我的下半场人生意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摆渡万人”,成为摆渡人角色,更多的利他,能够支持到大家的,我们这次把更多的人摆渡到山顶上去了,登峰了。然后共享的话,登顶的那个时候的快乐。
何老师:假如姜总就是能够把那么多的人都摆渡到山顶,共享这样一种登顶的快乐。 如果你站在山顶上看到这一切,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富足、满足、知足、满足,这个不错。
何老师:我注意到这三个词里面都有一个足字,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我:我觉得所有做的一切东西它都是值得的,它都是非常是你想要的,并且这个事情做的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你想要追求的使命。
何老师:假如姜总真的未来的某一天,带着那么多的人一起登顶,你把他们都摆渡到了山顶上,共享登顶的快乐,你们同样的能够实现富足、满足之处。 假如那一天到来的话,姜总,你最希望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此生足矣!也就是这辈子没白活。值了,值了。
何老师:好,带着刚才的小小的体验,你再重新看看你今天的这个话题。关于你的做企业还是做行业?你现在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了吗?
我:是的。实际上前边做的应该是很清晰了,前面的这块去做的是已知的。 即将要走的这条路可能是未知的。我登顶恰恰就是我最喜欢的。去探索一些未知,从舒适区离开,不断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去挑战自己,不光是挑战自己,还带着一批人能够去成功、去登顶,去迎接挑战。如果站在山脚下或者是站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的话,那个真不是我的个性。
何老师:总体已经很清晰了。所以最后就祝福我们的姜总将来可以带着很多的人一起登顶,而且去享受这种完全未知的这样一种乐趣。 实现富足、满足、知足,最后你实现的就是此生足矣,这辈子没白活。好,关于行动计划就不继续了,因为刚才你们已经有行动计划了。
我:非常棒的体验!
何老师:大概这才是打了个样,可以给你打开了,对,那我很好奇问一下在座各位,就当我做这样一个demo的时候,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或者你们学到了些什么?
学员A:我说两句我看,我发现何老师不断在把姜波总说的一些关键词重复,再给它问回去,或者说再把它加到对话当中,再出来一些东西,再把它加进去。
何老师:就感觉是我是发现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们说叫螺旋式推进,能够把对方讲的词融在后面的提问当中,再去问一个问题,然后他再出来的东西,再把它融进去,再去问他,这是一种螺旋式的提问。有一种螺旋式的推进,但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我们跟客户产生了这样一种共舞的感觉,就是好像我们也看到了那座山,我们也进入了姜总的梦境,然后我们跟姜总一起在共舞,一起在往山上走,所以这个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这种螺旋式的推进,否则的话就有可能是变成教练自己唱独角戏,就自己自嗨,但是其实客户可能没感觉。
学员B:何老师,刚才我你在问在做螺旋式推进的时候,好像你问了一次,就是说你有什么感觉? 还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我当时就一把汗,因为我总觉得这种词会不会客户没反应或者怎么样,我就不太敢用这样的问题去问。
何老师:其实没关系的,因为他已经在意境里面的话,你问什么他都会有答案。所以那个时候问什么问题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基本上是姜波总他自己在自动自发自觉的往里面探索。其实教练就是跟随,其实最关键的一个技巧是我把登山这个事跟他的事业选择连在了一起,因为登山一直姜总最喜欢做的事情。
登山也有同样的这个意义。例如你只是带着两三个人登山,还是你带着1万人登山,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带着两三个人登山,就很像他刚才说的生存与做企业,那么带着几万个人登山就很像做私董会做影响力,那是不一样的意境,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用了一个很深的隐喻,看起来是跟他聊登山,其实聊的都是他要做的那两个选项。是的。所以这个技巧就是需要更高一点的。
我:有的时候我们在做教练过程当中,有时候可能话也说出来了,但客户他有的时候就进入不到那个状态。有那么很好的体验效果。一般要怎么来调整的?
何老师:我挺好奇问一下姜波总,就是我刚才问您的时候,您是有进入到比较深的画面了,对吧?因为你这个一下子就是找到了,
我:我一下子就把那个场景就能够调出来的。
何老师:对。因为我是问了你几个问题,帮你带进去,一个是我问你这么喜欢爬山,过去你爬过的最喜欢的一座山是什么?你肯定有答案,对吧?
当你回想最喜欢的山的场景,他的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经历过,你肯定能够脑海里能够重新出现那座山的样子。对吧?所以我们对于偏左脑的人,不需要一定让他去想象一个未来的东西,你可以问他,他经过的美好的画面是什么?他经历过他不可能看不到。对吧?一旦他开始有了这样的一个打开一扇门的感觉之后,你再问他一些在基础上的画面,他就会出来。 例如我后面问你说,假如你带着很多的人上山,这个是你没有做过的但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个画面,是不是?
我:就把人从过去的熟悉场景带到未来。
何老师:对,没错。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巧妙,是因为我了解你,我知道你很喜欢登山,我才能用一招,我不能随便乱搞,说姜总您最喜欢去哪个海洋潜水,肯定就完全就断片了,据我了解你,对吧?所以教练要善于把客户的资源做个整合,帮助他把现有的资源做一个有力量的整合,而这些资源可以来自他的生活,可以来自他的工作,可以来自他的方方面面,又把这些东西全部整合在一起,所以整合的力量才是教练真正的最重要的力量。 将客户的经历整合作为资源为教练所用。
学员A:我觉得刚才你跟姜总对话特别精彩,然后你也说到了,因为你问了他就是最喜欢爬的山,刚好是基于你对他的了解,然后就打开了。然后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的时候,相对来讲是会比较能比较容易去打开的。
何老师:你可以尝试问他说你最喜欢做的一项运动是什么?你还可以跟他说你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是什么?你最喜欢看那本书是什么?其实从这些里面都可以找到他的价值观,都可以找到他最喜欢的一个东西。 所以其实也是标准领域的其中一个不一样的问法?因为我们之前通常说是从宇宙或从自然界里面找一个屋子,隐喻式的提问其实有好多种提法。那么从宇宙中,从自然界里面找一个东西,代表你是一个比较故事性的,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但不是唯一提问的路径。 我们模块三里面有7种问法都其实是相当于是隐喻的方式。比方说如果你去到一个孤岛,那么你要带5样东西是什么?其实那种提问方式它都是一种隐喻的方式,通常就会在客户能量比较高,或者是他比较难打开的时候用会比较好。但也不一定,所以有时候需要打破一下客户的限制性信念就可以用。包括像刚才姜总说他的视觉脑不太强大,我说我跟你玩一下,所以我是在打破他的限制性信念。
我:非常感谢何老师,受益匪浅!
登山与教练的不解之缘,联想到攀登欧洲最高峰厄尔普鲁士给同行伙伴做了一场“巅峰教练”,另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说教练水平或许没那么高,但教练对话的“高度”足够了!敬请期待后续分享那场“巅峰教练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