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老套的故事:A队杀了B队,然后假装自己是B队去骗C队;C队反击,两队血拼,枪声肆虐,血浆迸射。一共八个人,个个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叫“八恶人”。
越是老套的故事越难说好,考验功夫的就是看里面的人物丰满度了。以昆汀的恶趣味和尿性而言,他并不在乎观众是怎么想的,所以他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定人物。这里要说一说导演的牛叉度:牛叉度小于50的导演,日思夜想的是去迎合观众,小朋友们你们要什么我给你们什么;牛叉度大于50的导演,根本不鸟观众,你们爱看不看,谁有那闲工夫琢磨你们是怎么想的?而昆汀呢?牛叉度101,多给一分是怕他不够骄傲。
要把重点放在人物的丰满度上,考虑到有八个主要人物,因此其篇幅就不可能短小,本片时长168分钟,全部看下来倒也不觉得多累,取决于你的投入程度了。而且对白超多,巴拉巴拉个不停,让我这样英文不过关的人略有吃力,有时候想停下来琢磨一下这句话,又不愿意中断了剧情发展;上一句还没理解透彻,下一句扑面一拳就来。
要细细说每一个人物的特色,我办不到,因为我懒。所以我说一下整体给我的感觉,那就是:人人都有外壳,越是险恶环境下的人,其外壳越是坚硬;然而在所有的坚硬外壳之下,在最里面的地方,所有人都藏着一些柔软。也许越是外壳坚硬的人,其内在就越加柔软,触之即痛。
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结束不久,怀俄明州一处山谷中,狂风暴雪肆虐。加上当时整个国家刚从战争中苏醒,简直是从外部到内心处处都是险恶。so,“穷山恶水出刁民”,有没有关联性?没有啊?真遗憾。因为看了之后我真的想起了我老家的一些刁民老乡来了。重庆山区里最深处的那些老乡们当然没有如本片一样人手两把枪,不过谁要是惹毛了老子,操起锄头就打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在乡下的时候就见过两派斗殴,尼玛热血得我都想“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惜乎自己小胳膊小腿儿,上去只有当拂尘的料,于是倍加崇拜美国的枪文化--这是拉平强弱分野的一个利器啊!神往三分钟!
塞缪尔.杰克逊饰演八个人中戏份最重的那个黑人赏金猎人。也就是在“王牌特工”里演大反派的那个人。其他的人物也都是戏骨,没一个青涩小生或者漂亮花瓶。人人心机重重的样子,你看见他们那璀璨的笑,你就觉得阴险:这家伙,笑里藏刀呢,谁知道会不会我一转身他就一枪?除了利益冲突之外,电影里也着力刻画黑白冲突、人性冲突、女权冲突等等,可惜表错情,你跟一个重庆山区出来的浑小子谈黑人和白人的深刻冲突?我看还是咱们两先冲突冲突比较恰当。所以我自己觉得这片子应该更适合北美地区的观众,毕竟看完之后黑人会想:黑人兄弟那么苦,我的泪点被击中;而白人看完之后会想:白人没死光,算你还识相。然后再大家一起感叹:还是林肯牛叉阿!
扯回总体观感来,有点儿西部片的感觉,本来怀俄明就是西部的嘛。人物杀伐果断,上一秒谈谈人生理想,下一秒两枪爆头。一脸血浆的样子明明白白对大多数女性观众写着四个大字“走好不送”。不过要是忽略这些不适,认真看下来,确实是一部很耐看的电影。以前的“杀死比尔”走的是暴力美学道路,也就是把暴力包装包装,假装很美很绚丽的样子,勾引你来看;而本片走的是原生态暴力美学的路子。应该是昆汀本人的美学修养提高了,保不定他本人是这么想的:抛弃一切繁华,回归暴力自身,这,就是美的真义!阿门!
再多说一句电影的开头,是一个耶稣受难的十字架,老长时间,害得我都开始琢磨这个十字架浪费了多少木料了;同样的镜头后来又出现了几次---那就很异常了,导演,你提示得这么明显,我能不明白么?你一定是耶稣派来的,给他做的植入式广告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