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啃说,年轻时你为了理想可以轻易去死,中年之后你可以为了理想憋屈地活着。不是吗?
B
向积极参与第三个双周(2018 0625--20180709)教育随笔写作者(共22位)祝贺!我们会陆续将大家的文稿发布供大家阅读、参考。
他们是----张敏 曹团团 王德建 庄伟 褚宏红 王磊 王晓璇 徐静 杨青 周宏娟 严瑞玲 王洪艳 华敏 任振东 华敏 种媛媛 祁慧 周艳玲 马洪芹 刘存梅 袁广河 郑伟
特别感谢----曹团团、华敏、王洪艳等老师的多篇分享!
假期来了,不停止读书、写作、思考的脚步!期待大家一起进入第四个双周!
C
亚里士多德论幸福
成功人生取决于多种不同因素:外在的、身体的、心灵的资产;外在的资产包括财富、友谊、家世、子孙、荣誉、良好的机遇;身体的资产包括健康、美貌和运动技能;心灵的资产包括勇气、正直等美德。
D
我发短信给妻子,希望委托儿子一件事, 因为明天有个检查,我脱不开身,不能去喝大涛的喜面了。我提供了几句道贺词供儿子参考。“祝渠某某快乐成长!快快长大!成为家庭的骨干,社会的栋梁。”道贺词,是我推荐的,不一定适合,他可以改成他适合的话。
返回家,见面后,我握儿子的手致谢。
他居然说,我忘了。
E
2018年7月9日【班主任成长教育哲学】
人生的境界与教育
教育应该将人生境界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之中,致力于强化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起提升人生境界的信心,并激励和引导他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是21世纪教育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 。--石中英在《教育哲学》中如是说
心语:
无教育,不人生。种媛媛老师曾做了一个关于阅读的主题讲座,我惊奇地发现,她没有局限于阅读,她谈了很多阅读之外的话题,这些话题关乎学生的发展,或者是人的发展。殷丹丹老师回应道,媛媛老师的讲课让她想到了种化良校长的“生长”的意义。遇见种校长,我说,你的金句已经被我们的年轻老师引用了,你自豪不?种校长很谦虚地说,有很多好的理念,你刚开始听的时候没有感觉,往往都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或思考后才会顿悟。
作为个体幸福和社会发展促进器的教育,以人为本,自然要关注人生的境界问题。《大学》里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达到儒家所崇尚的人生境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洞穴中的囚徒”形象地说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人们的“心灵转向”,从低到高,从黑暗到光明,从丑恶向美好,从虚假向真实,从意见向理念。
当下,社会的功利化、教育的功利化导致教育者对人生境界及其与教育的关系所知甚少。不关注人生境界的社会不是健全的社会,不关注人生境界问题的人生,不是健全的人生,不关注人生境界的教育,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教育不仅应该是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也应该是不断提升个体生命境界,并通过它引导社会发展的工具。
境界提升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比较复杂和艰难的过程,一个内在的过程,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教育是防止人生境界堕落的利器,也是促进人生境界提升的利器。
“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化作用。因此,教师的境界就会影响学生的境界,教师境界的高低影响到学生境界的高低。从这个方面来说,想培养有境界的学生,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境界的教师;教师教育也必须首先超越“专业化”的标准,将培养有境界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主要目的。”
F
我为什么不转发类似于《家长,请不要逼迫老师放弃你的孩子》的自媒体文章?
1、 凭借题目吸引眼球,可以理解,不过内容要过关才行啊。类似文章的确情感很丰富且激烈,容易得到一些不能独立思考或不愿意独立思考的人的支持,但是逻辑有些混乱,偷换概念的事情常常发生。推荐大家看看《逻辑入门》,看后就不会贸然轻信了。
2、 更重要的是,作者有自我降低教师的职责标准之嫌,与个别专家把“应然”当做“实然”不同,这样的作者将“实然”当做应然,容易将人带入思考的死胡同,指责个别特殊家长的姿态太极端,看上去快意情仇,其实是气急了跳脚,忘记了反求诸己,忘记了教育是什么?我们要常常思考: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教师,站位要高一些,不能自行拉低。
3、 作为教师,要常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做教师?我每天在做什么?茅卫东老师修改了鲁迅的话,“真的教师,敢于面对现实的扭曲,敢于直面自身的局限。”
G
有人说,德育一半在操场。我一直在想这句话的意思。